
根据亿翰发布数据,2015年1-11月,绿地销售金额为1810亿元,同比下降4.6%,完成全年销售目标2800亿元的64.6%。可见绿地今年的业绩并不理想,在仅剩1个月时间的情况下,要完成1000亿元的销售目标存在较大难度。对于这个现象,我们提出几大解释:
第一,从集团战略高度来看,绿地的核心正向“投资”靠拢。绿地在国内外均已完成了多次股权收购等资本运作,投资板块的扩张正在提速。这些动作包括参与国企改革、企业重组、企业海外IPO等。同时,绿地还计划在年内收购保险公司,完成在金融板块的全面布局。我们认为,绿地整个集团未来的定位将向复星靠拢——即以保险为核心的综 合金融能力”和“以产业深度为基础的投资能力”双轮驱劢的产业投资集团。由于这种集团战略的改变,房地产板块更多地被当做现金牛,集团资源倾斜不足,故发展受到影响
第二,绿地房地产板块由规模导向向盈利导向转变。2013年是绿地房地产版图全面扩张的一年,2014年在规模上达到了新的高度。而这一趋势在2015年放缓。2015年前三季度,绿地累计新增项目储备仅36个,权益计容建筑面积521.8万平方米,相比去年大大减少。横向比较来看,与万科同期新增50个项目和权益计容建筑面积约788.2万平方米相比,绿地规模的扩大明显放慢。
第三,绿地房地产板块的新业务培育需要时间,短期之内销售贡献较少。绿地提出加大力度开发产业地产,参与基建、地标建设,提高商业及产业地产售后的生活类、投融资、企业孵化等相关服务,这些新业务目前对销售业绩贡献不大。
第四,三四线城市楼市低迷,而绿地在三四线项目较多。绿地在前几年进入过多的三四线城市,虽然13年以来逐渐回归一二线,但三四线土地储备仍较多。从2015年上半年公布的销售结构来看,一线城市占比32%,非一线城市占比68%,过多布局低能级城市无疑对绿地销售造成负面影响。
图:绿地销售城市分布(按销售金额)
第五,绿地布局部分区域销售低迷。例如东北地区,受经济低迷、人口净流出影响,房地产市场处于低谷。而2010年—2014年,绿地在东北总计拿地37宗共352万平方米。据报道,其中超六成地块至今未开工,有23个地块处于“未开工、平整土地”或者“未开工、未动迁”状态,这直接影响到销售。
图:绿地国内土储区域结构
第六,办公大宗销售和海外销售业绩未能如去年爆发。去年绿地销售能够超越万科,主要是依靠大宗的办公销售和计入海外业绩,但目前这两块还未在今年的销售业绩中体现出来。
更多精彩内容,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地产金融网

转载免责声明:凡本站注明 “来源:XXX(非地产金融网)”的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系本站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信息传递,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有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以及其它问题的,请联系本站新闻中心,电话:025-86893515,邮箱:211600510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