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像也只是忽然之间,水果价格成了城市人的烦恼。先是曝出进口车厘子150一斤的消息,后来大家发现,现在连苹果都要吃不起了。前几日来客人,笔者去楼下超市买点水果招待,拎了一只十几斤的西瓜,居然要支付200多元,心中非常纳闷,如今这些水果怎么就忽然金贵起来了呢?
仔细想来,却是草蛇灰线,早有形迹。大风起于青萍之末,万事都有个来处。大伙不妨仔细回忆一下,你家附近的菜场(指那种摆摊设点的自由市场)是什么时候消失的?你现在去哪儿买菜了呢?曾几何时,我们城里人出门不会太远,就定会有个菜市场,乡下人或者职业小贩在这里争相吆喝,互相竞争,是个典型的市场经济场景,而且各类主副食品一应俱全。人们在这里讨价还价,论斤论两。街坊邻居也在这里家长里短,互相传递社区新闻。这里既是交易场所,又是市井生活;是城市人的“乡愁”所在,更是城市人精神文化版图中不可或缺的一块。
后来呢,资本来了。所有人烟稠杂的地方,一定是房地产商垂涎之处。马克思把资本定义为“社会权力”(Soical power)。在前十几年间,特别是2008年美国全球金融危机之后,中国的4万亿被用来刺激经济发展。如此宽松的金融环境以及类似国有企业这样极为容易取得“无限量”资金的经济体,便四处寻找可以快速增长财富的空间。又由于财富是以资本的增值效率来计算的,所以,类似于制造业这种需要长期大量投资进行培育的地方,恰恰不是资本的兴趣所在。房地产业成了资本青睐的重要行业。
另一方面,各个地方政府都将GDP作为政绩的主要衡量指标,对于官员个人,GDP不仅是政治业绩,也是升迁的政治资本,对少数人来说,其中的权力寻租也是大有可为的。而且现行财政制度的安排,也将地价收益作为地方政府自己可支配的财政收益的主要来源。因此,对各级官员来说,要办大事就得有钱,卖地的积极性也空前高涨。
从买房人角度,刚性需求与投资需求交织在一起,也具有入市的冲动。
这样,社会权利与政治权利及社会需求的高度重合,就有了房地产火热的气象。
正如列斐伏尔所说的那样,我们以前的城市生活是亚细亚生产方式的一个投影,它是只能用“城邑”这个词来形容的,城邑是近端秩序和远端秩序之间的一个中介。近端秩序,指的是城邑周围的农村秩序,城邑通过农民工进城的方式,强占其剩余劳动来统治、组织和剥削它。远端秩序,指的是社会总体中的秩序,这是我们目前尚在学习和建立中的东西,城里人自己也莫名其妙。
列斐伏尔说,在传统形式的城邑中,交换和交换价值并没有摧毁所有的障碍,也没有取消所有的使用形态。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古代的城邑是作品,并且保持为作品,而不是产品。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发展速度出乎人们意料之外,我们并没有像西方那样进入一个传统的工业化社会,而是在资本的裹挟之下,迅速的进入了一个另类的产业及金融混合的形态。在城市生活中,商品交换的过分普及化,商品的使用和使用价值不再被人们所重视,更多的是在意于商品生产的要求和交易速度。伴随着商品的普遍化,不仅土地成了商品,日常生活所不可或缺的空间,也投入了买卖中,“所有为作为一种作品的城邑带来活力的东西,都消失了。”(列斐伏尔)
因此,城里人现在不得不悲哀的接受这样的事实,早些时候房地产的疯狂后果,正在并且将长期存在,要由每个城市人来买单。
以往给我们生活带来极大方便的市井商人,那些菜贩子,那些路边早餐店,他们辛勤劳作,只需要考虑“投机倒把”的成本,并且由于周边的自由竞争,使得他们不仅只会选择一个合理平衡的利润,还要特别关注品质的保证以争取和保持客户。这是在当时条件下真正的“市场经济”。而当代表着“社会权力”的资本与代表政治权力的官员结合之后,市场经济变成了“规划经济”,不仅失去来市场自由形成的特点,还由于市政管理部门诸如统一门头,餐饮行业油烟环保排放等等管理成本的增加,使得小业主们经营艰难。而菜场则往往被消灭干净,取代的是那些规模化的“商超”。这样,我们就很容易理解为何水果蔬菜统统“失去自由”的原因:由于具有垄断优势,以及高昂的地价,所以每一只水果上,都要有这样的价格分摊成本。
那么问题来了,当城里人消费高价水果的时候,果农是不是也能增收呢?
问题的另一面,如果食品、蔬菜、水果一路涨价,城里人的恩格尔系数也将上升。这样的结果是有相当一部分中产阶层生活下降,并有可能使得城市中产者人数减少。而作为城市社会稳定主要因素的城市中产阶层人数下降,又会影响社会的安定。原本中美贸易战,中国反击的武器之一便是庞大人口的国内购买力,而当恩格尔系数增加之后,剩下的购买力还会有多少?
又想起了马克思说的,财富增长的同时,贫富差距与人与人之间的不平等关系,一定在增长。
更多精彩内容,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地产金融网

转载免责声明:凡本站注明 “来源:XXX(非地产金融网)”的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系本站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信息传递,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有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以及其它问题的,请联系本站新闻中心,电话:025-86893515,邮箱:211600510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