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房企收购 » 正文

开始!深圳房价开跌,40%房地产公司将死去!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5-10-26  浏览次数:5500
核心提示:上半年飙涨的深圳楼市,在经历了三季度的高位盘整后,终于撑不住了。

  最火楼市开始冷却:深圳房价下跌房价下跌

上半年飙涨的深圳楼市,在经历了三季度的高位盘整后,终于撑不住了。

 

如果从现在反推深圳楼市过去一年的演变曲线,会发现自去年9.30之后开始缓慢上涨,到今年3.30之后进入快车道,在6月成交达到一个高潮,9月房价登顶。


事实上,在7、8、9三个月时间里,深圳楼市的成交一直在下滑。进入9、10月,价格开始松动。新房市场出现开发商降价促销,二手房市场则主动下调报价。深圳中原的抽样结果显示,坂田、南山、龙华、蛇口等上半年疯涨的区域房价已出现下跌。

 

一二手同步降温


据深圳规土委数据,9月全市新建住宅成交均价达36191元/平方米,环比仅微涨0.1%;另据链家数据显示,9月二手住宅均价为37633元/平方米,环比下降1.6%,上半年疯涨的深圳房价,开始回调。


10月18日,位于罗湖银湖片区的华润银湖蓝山二期开盘,最低价至5.1万/平方米,均价约6万/平方米,引发市场关注。


银湖蓝山定位高档住宅,一期去年11月开盘,均价5.3万。而最新开盘这个的价格,已经低于或接近关外龙华片区的价格。在上半年深圳房价普遍上涨50%的情况下,这个定价扰乱了市场的神经。


华润并非个案。进入10月,深圳几乎所有楼盘都推出了各式各样的优惠政策。龙岗中心城一楼盘举行“一口价房源”活动,每套总价便宜5-6万元。佳华领汇广场推出“2万抵5万”、国庆成交可享两个九九折、送2万元购物卡,联美新天地则有“3万抵8万”,恒大帝景开盘当日推出额外92折……


布吉和龙岗片区的两个楼盘推出了罕见的“一成首付”促销手段。即首付款可分三年付清,一开始只需支付首付款的33%,剩余首期房款由开发商垫付,此后三年客户按比例付清剩余首付款,而开发商不收取利息。这种手段,只会发生在楼市下跌期。


中原统计显示,深圳新房市场成交价格已经连续三周走低,最近一周新房成交均价近3.15万/平方米,较上周下降了6.4%。


“深圳楼市确实在降了。”多位深圳房地产业内人士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其实今年市场热度的顶峰出现在6月份,从那之后尤其是股市跳水之后就一直在盘整,在价格下落之前,成交量已经连续三个月大幅下滑。


二手房也已降温。9月份,在中原监控取样的38个区域中,已经出现了降价。民治板块以降幅2.5%领跌,大小梅沙以2.3%、坂田1.2%的跌幅紧随其后,宝安中心区、宝安西乡两区房价也出现微跌。深圳多家中介统计数据显示,小户型成交降温,投资客持续离场。


从10月至今的二手成交情况来看,缩量较为显著,10月初至今二手成交周均仅1432套,较黄金周之前大幅滑落;二手住宅成交均价为3.7万元/平方米,环比下降约15%。不过,此成交价格受到了成交结构的影响,周数据的价格波动较大,参考价值有限。


整体来看,中原认为,由于当前信贷仍然紧张,人民币贬值预期加剧,第四季度深圳房价的走势将面临较大压力。


供应放大后的压力


影响房价的最大因素是供应,深圳亦不例外。


世联行数据显示,截至2015年10月18日,深圳全市一手房可售面积为383.45万平方米,可售房34836套;若按近8周深圳全市新房周平均1030套的销售速度,目前的新房可售量消化时间为33.8周,基本在正常范围内。


从9月开始,深圳市加大了住宅供应。据美联物业全国研究中心统计,9月入市的项目为17个,约53.6万平方米住宅推出市场,较8月大幅上升41.5%。预计10月份全市将有25个左右的项目开盘或加推,相当于每周都有6个。


深圳中原指出,推售的上升也充分验证了,在失色的金九银十后半段,开发商将逐渐接受市场热度下降的事实,而增加推售。有些开发商还使用了金融工具来减少客户的首付压力,增大购房杠杆。在推售上行和市场热度减退的双向反馈下,四季度的价格也会承压。


中原继续表示,深圳房地产销售额2015年以来的反弹趋势已明显走平。前9个月,商品房销售面积较前8个月仅微幅增长,而销售额增长停滞。算来单价已下跌。


深圳业内人士包括部分开发商和中介人士、投资客均判断,年底前深圳房价将有5%-15%的下跌。


深圳是否可作为中国楼市的风向标?纵观中国楼市最近三次调整,分别是2008年初-2009年上半年,持续约一年半,全国总成交下降约两成;2011年下半年-2013年初,持续约一年半;2014年初-2014年9月30日持续大半年,后报复性反弹。而目前深圳楼市的表现,就像它此前的上涨领先于北京上海一样,下跌也率先出现了。


值得注意的是,深圳中原认为,从销售数据的表现、以及固定资产投资加速下滑的情况可以推导出,地产市场转淡并不是深圳特有的现象,而是全国性的。


房地产业面临的压力在逐渐加重,随着债市泡沫的进行,目前大型房企融资得到了一定改善,但没有发债资质的中小开发商仍然需要依赖民间借贷和私募资金,相对更加难以得到的银行贷款(廉价资金)限制了地产业整体融资成本下降。再加上人民币贬值也导致外债成本增高,今后两年房企的融资压力很大。

 

地产淘汰赛已开始:40%房地产公司将死去

 

版权:作者 姜汝祥博士 来源 房龙点评


房地产抓紧去库存化吧,不然就死了

 

中国的人均住宅面积已经超过了日本与韩国,中国住宅的刚性需求时代已经结束了。

 

有人说,房地产进入了白银时代,意思是,到处是黄金的时代过去了,但还有白银可捡呀。我觉得这是自欺欺人,哪有白银呀?刚性时代一结束,就意味着过剩。在过剩时代,玩的是残酷的生死游戏:适应时代转型的,活下来了,不适应的,就去死吧!这样说似乎有点落井下石,不地道。但你要听真话还是假话?想听假话,就相信什么白银时代,想听真话,那就是根据全球国际产业转型规律,从刚需时代进入到过剩时代,只有大概40%左右的企业能够实现转型,不死一大批,转型是不可能完成的。

 

所以,我说40%要死,还是保守数据。看看当年家电行业,消费品行业,从刚需到过剩,死掉了多少?各省的电视机厂、冰箱厂、基本没有了吧?

 

有人说你这是恐吓,好吧,我们讲点事实与数据

 

中国房地产情况有多严重?恶梦才刚开始

 

我们先看看数据吧,2012年以来,房地产待售面积每隔12个月都以至少1亿平方米的幅度增加。从最近三年的数据中可以看到,中国的房地产的库存每年都在增加,2012年待售面积与销售面积之比是25%左右,2015上升到54%,增加一倍。

1.webp

 

再看下图,待售面积的绝对值增长到了历史最高值,达到4亿万方,待售面积与上年度销售面积之比在2015年4月末也达到了历史峰值。

2.webp

 

这个数据到底有多严重呢?好吧,我作个形象比喻,还记得08年金融危机吗?那年恒大差点就死掉了,现在的形势就如同当年,大家看看下面的图,08年销售增长率是首次成负数,现在的情况与那时完全相同,从2014年年底开始,住宅的销售增长率是负数。

3.webp

这种悲惨的局面,就连一向看好房地产的中央政府也看不下去了。他们知道不告诉你们真相,情况可能更恐怖。今年4月30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在讲当前经济形势和经济工作时,明确指出“要盘活存量资产,建立房地产健康发展的长效机制”。5月25日《人民日报》刊发文章《五问中国经济:权威人士谈当前经济形势》作出进一步阐释,认为“楼市正面临痛苦的去库存化阶段,有效消化房地产市场库存是一个现实问题,既关系到启动需求,又关系到化解风险”。

 

看到了吗?是化解风险,因为我们都知道,房地产的风险,就是地方债务风险,就是国家经济安全的风险。

 

去库存化:这不是小组赛,这是淘汰赛

 

大家都看过世界杯,世界杯的小组赛打得很和气,这场打不好,还有下一场,过去的中国房地产竞争,就是世界杯的小组赛。不管碰到什么大部分,大部分企业都活下去了。

 

但今天的房地产市场情况发生了很大变化,我们还是数据为证吧,在过去,房地产玩是的期房模式,但从去年开始,现房远大于期房。做房地产的人都知道,房地产本质上是个金融游戏。

 

期房模式的本质,是以消费者的钱来做周转,当期房模式完结进入现房,就意味着,企业的资金全部被压在库存房子中了,更可怕的是,政府早就知道房地产行业不行了,于是命令银行只收不贷,成心要整死一批房企。有些房地产公司不懂宏观政策,以为借高利贷就可以渡过难关,殊不知,这完全是个大陷阱,一进去就出不来了!

 

不信你环顾左右,有多少同伴死了?他们并非死于没钱,而是死于库存!inventory is a killer

4.webp

所以,我说,房地产市场的今天,不再是什么白银市场,完全是一场生死市场。今天的竞争不再是小组比赛了,完全是淘汰赛,这一场打不好,就没有下一场,否则淘汰40%以上的企业如何完成?

 

淘汰赛的打法,与小组赛是不一样的,淘汰赛的打法,就是一定要赢,要把对手PK下去。所以,机会是有的,在任何时候,市场的需求都是存在的,但需求变了,需求减小了,这种时候最重要的是抢市场,把属于对手的市场份额抢过来,把属于别人活命的机会抢过去,因为客户就那么多,需求就那么大,别人活,你就死了!

 

这就是我对今天若干房地产公司的建议,少谈什么未来,也少谈什么战略,先把库存化现金化,把资产证券化。库存现金化了,你就有钱,有钱就可以活命,而资产证券化了,你就容易转身,转身就可以有机会发展。

 

现金比利润重要,这是做企业最基本的道理,忘记这一道理的企业基本都死了。


【史观】中国地产富豪的16年“兴衰史”

 

版权:作者 张晓玲 来源 21世纪经济报道

 

尽管王健林超过马云成为最新的中国首富,但在胡润百富榜的榜单上,他的地产商伙伴们却越来越少。


最新数据显示,胡润百富榜单中的地产富豪人数占比,从最高50%下滑到了16%,降至历史最低。


从1999年开始,房地产迎来了长达10多年的黄金时代,中间经历2008年大跌,但依然反弹至2013年,重点城市的房价不断创下新高。而房地产行业产生的富豪,却形成了与之相反的曲线,其人数占比在百富榜中不断下滑,预示着这个行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支柱”地位有所下降。


百富榜同时显示,制造业和IT业成为富豪人数增长最快的行业,这反映了中国经济结构的调整正在快速进行中;万科集团总裁郁亮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比起10多年前,房地产行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不再那么重要。


地产富豪变少了?


曾经,中国前100名最富有的人群中,有一半都是地产商,而今,这个盛况已不再。


统计显示,新上榜富豪中,人数最多的是制造业和IT业,其中九成来自国内上市公司。新三板也成为财富新来源,今年榜单上有14人的财富来源于新三板的8家公司。


制造业,包括机械制造、日用品、家具、塑料制品、家电、工业电器产品等,仍然是最多上榜富豪从事的行业,上榜人数占比从去年的23.1%又上升到28.1%。


胡润百富董事长兼首席调研员胡润表示,制造业的两位“黑马”,周群飞和汪滔都是“Made in China 2.0”的代表人物。今年3月,周群飞创办以触摸屏为主业的蓝思科技成功登陆创业板,周也以500亿身家成为本次百富榜的女首富;而去年女首富、34岁的碧桂园董事杨惠妍以405亿元退居第三。


有意思的是,周群飞的出现,打破了过去8年间,由杨惠妍和吴亚军(龙湖集团董事长)两位地产富豪轮流“坐庄”女首富的局面。


IT行业上榜人数占比也从去年的7.8%再次上升到11.2%。最近一年IT行业非常活跃的公司有:滴滴和快的的合并,美团与大众点评的合并。滴滴打车创始人、32岁的程维最新入榜。


相较而言,今年百富榜总榜中,地产行业上榜人数比例降到历史最低,上榜人数占比从去年的19.8%下降到16.1%。


历史地看,在1999年,房地产行业富豪人数曾占总榜的50%,到了2006年,这一比例下滑至25.5%,而在2012、2014年,比例下滑至19.8%。


尽管如此,房地产行业产生的富豪人数,在总榜单中依然名列第二;百富榜前十名富豪中,涉足房地产行业的有5位,比去年增加3位。


令人大跌眼镜的是,相比去年地产富豪平均财富、上榜门槛皆有下调的情况,今年单列的地产富豪榜前50名的平均财富和上榜门槛均创十年来最高。平均财富比去年增长24%,达185亿元;前十名地产富豪平均财富415.5亿元,比去年上升23%;前50名上榜门槛比去年提高30%,为85亿元;身价百亿及以上的人数比去年增加12位,到42位。


地产富豪占比少了,上榜的个人财富却更多了,这个行业的财富变得更为集中。胡润认为,这种变化主要得益于政策对住房需求的带动,央行年内四次降息,并下调存款准备金率,除了北京和上海,其他城市放宽了限购限贷的政策,首付比例有的已降到30%以下。


榜单中的沉浮


一份延续10多年的地产富豪榜榜单,见证了地产业的兴衰和人事沉浮。


十年前,王健林还没在榜单上。十年后,曾经的首富朱孟依已跌落至21位;十年前总部在上海的地产富豪最多,有14位,今年上海地产富豪仅有2位上榜;十年中闽商富豪数量在增加,十年前只有2位,今年这个数字变成了9位,而粤商仍然最多。


2015年,61岁的王健林及其家族以1200亿元蝉联“地产首富”,这是王健林六年内第五次名列房地产榜首位,也是第一个获得房地产榜首富“四连冠”的企业家。


自去年年底在香港挂牌上市,万达商业最新市值2300亿港币左右。据百富榜制作者称,这1200亿元只计算了王健林在地产领域的财富,他在文化、娱乐等领域的财富未计算在内。


财富翻倍的地产富豪也不在少数,其中很多得益于A股上半年的飙涨。前十名中,华夏幸福董事长王文学、泛海控股董事长卢志强、泰禾集团的黄其森、叶荔夫妇的地产财富涨幅均超1倍,三家都是A股上市公司。


华夏幸福王文学以450亿元上升三位到地产富豪榜第3位,超过了曾经的地产首富、恒大地产董事长许家印。许老板以410亿身家屈居第4位。


华夏幸福主营产业新城。深耕北京、天津、河北地区的华夏幸福集团市值最高曾达800亿;同样专注于京津冀地区的荣盛发展,其董事长耿建明、杨小青夫妇以涨幅100%、210亿元身家蹿至14位。


而硬币的另一面是,中国经济放慢速度以及楼市库存依然高企,国内地产商难言轻松,因而特别能看到港股上市房企最近一年财富有所下降。


其中,SOHO中国的潘石屹、张欣夫妇去年身家大幅缩水29%至125亿,排名下滑至26位。


富力地产联席董事长之一张力、张量父子身家缩水22%,仅以90亿元位列45位;而雅居乐陈卓林家族财富缩水25%,以85亿元位居47位。


其他身家缩水的还有世茂集团许荣茂家族,其财富小幅下降7%至280亿,位居地产富豪榜第7位;星河湾黄文仔家族,身家缩水5%至105亿排名37。


最令人唏嘘的,是去年底遭到深圳市“限售”、面临破产危机的佳兆业集团,其主席郭英成家族去年曾排名46,今年则跌落至地产富豪榜100名左右。


地产富豪的沉浮,折射的是房地产行业的变迁。自2011年底开始,万科一直在强调房地产行业进入了白银时代,而过往四年的发展,让更多地产商开始认同这一观点,包括王健林。地产商的转型如火如荼,万科和万达便是个中翘楚。


胡润表示,“王健林是转型最成功的企业家之一,五年前他地产部分的财富占个人总资产的90%以上,而现在只占到一半。”


万科的转型方向是成为城市配套服务商,万科已发展出物业社区服务、产业开发、教育和度假基地等独立的新业务,寻找更多利润增长点。

更多精彩内容,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地产金融网


    转载免责声明:凡本站注明 “来源:XXX(非地产金融网)”的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系本站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信息传递,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有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以及其它问题的,请联系本站新闻中心,电话:025-86893515,邮箱:2116005100@qq.com。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本站精彩推荐

首页 网站介绍 企业邮箱

地址:南京市汉中路89号金鹰国际商城35楼c4座 025-86893515 投稿QQ:2116005100

策划、设计、制作:北京中视紫金商务咨询有限公司南京分公司 邮箱:meigui916@163.com

地金网 版权所有 苏ICP备13054326号 苏公网安备 32010402000026号

服务时间:09:00-20:00

邮箱:dcjr1688@126.com

投诉电话:135840591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