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数据表明,2009年1月至2015年9月期间,对比指数每五分钟的涨跌幅发现,午盘收盘前和全天收盘前,市场呈现较高概率的上涨,上涨概率高达60.3%和79.1%。
2009年1月至2015年9月,每日指数相对于前收盘价涨跌幅统计▼
信达证券认为,对该现象的产生,目前尚没有完美的解释。可能的原因是,尾盘上涨现象与市场交易机制有较大关系,例如尾盘市场资金情况、机构集中建仓、以及大宗交易的影响。
2、牛市,周一更多开门红
统计每周的交易时间发现,周一上涨的概率和幅度最大。分段统计后发现,牛市期间,股市在周一上涨的幅度较大,而熊市中这种现象不明显。
2000年1月至2015年9月,周一上涨明显▼
“周一更容易上涨现象”在美国等成熟市场则并不明显,这很可能是由于成熟市场投资者情绪化不明显造成的。但是,在当前情绪化仍然爆棚的A股,牛市的情绪显然更容易在假期被点燃。
同时数据显示,周一出现极端涨跌幅的概率较高,这也与市场预期有关。例如投资者未预期到的周末市场数据和突发事件出现,或者预期落空带来的市场波动,在我国以散户为主的市场中,这种市场情绪波动更大。
每逢周五证监会、央妈都会放大招啊!
3、一月买四月卖,更赚钱
通过随机测算上证综指的投资收益率:在每年任意时间买入指数,在之后任意时间卖出获利。发现年初买入、四月卖出获得正收益概率最大。
1991-2014,每月上证综指收益率的均值、中值,以及上涨概率▼
如果从月度涨跌幅的角度去看市场,上证综指在上半年取得比较好的正收益,上涨的概率较高, 而进入6月份后,市场的回报率和上涨概率均下行。
4、A股喜欢春节发红包
每当长假来临,持币过节还是持股过节的问题,都会备受投资者关注。
研究结果表明,在节前五个交易日,节后七个交易日里,上证综指表现较好。在迄今为止的22个春节前后,上证综指上涨次数为18次,上涨概率高达81.81%,涨跌幅的中值为3.19%,均值为3.72%。春节效应比十一效应更加明显 ,持续时间更长、平均上涨幅度更大。
在十一长假之前的三个交易日和假日之后的两个交易日,上证综指表现较好。在16次十一长假前后,上证综指有11 次上涨,上涨概率为68.75%,指数涨跌幅的中值为1.87%,均值为1.05%。由此可见,在十一假日前后,指数上涨 的概率较大,十一效应在A股市场中较为明显。
总结一下,A股的假期效应非常明显,尤其是春节效应,其持续时间和涨幅都比较高。
5、低股价收益率最高
对比A股的不同市场风格指数发现,在A股中,低估值个股,包括低市盈率和低市净率指数,长期走势均好于中、高估值品种,且其长期收益率要高于上证综指。在资本市场的长线低估值走势较好。
低价股,是所有风格指数中收益率最高的,这与我国投资者机构中,散户占比较多、且金融素养相对较差有关。
高市盈率、中市盈率指数、低市盈率指数与上证综指走势▼
活跃股指数是所有风格指数中收益率最差的风格,热门个股或许不是一个好的投资策略。
高市净率、中市净率指数、低市净率指数与上证综指走势▼
6、新股上市第一年收益欠佳
由于我国资本市场的结构和上市制度,导致上市公司在上市前报表的盈利能力较高,而一旦上市,其整体盈利能力开始下滑。
统计前五年上市公司的ROE分布表明,随着上市时间的延长,低盈利能力的公司开始增加,收益率的中位数开始向较低的ROE水平倾斜。
对比上市公司不同年限的投资价值,上市第一年的投资收益并不好,其后明显好转。
7、金融板块行情独立
数据显示,金融行业与其他行业的相关性最小,而在每个月上涨前五名的行业中,银行业出现的次数最多。
如果对比市场整体收益率,申万行业分类中“综合”出现较高超越市场整体涨幅的概率较高。
8、牛市波动增强
从日内分钟数据的标准差来看,在上证综指的阶段性顶点时,市场的波动显著增强,而这种现象在市场趋势性上涨的尾端更为明显。
9、均线系统仍有效
技术分析在我国股票市场应用依然较为广泛,而技术分析的有效性,也是广大投资者争论不休的事情。
回测结果显示,在多数发展比较完善的资本市场,例如美国,日本、英国、法国,均线系统下的技术分析已经失效 ,而新兴市场国家和地区依然有效。
结论:技术分析存在有效期,随着市场的发展,其有效性逐步减弱。因为,技术分析这种“想让所有人通过简单技术指标来挣钱”的策略,肯定不会让所有人都挣钱。如果某种指标一旦给市场全面接受,那么它带来的超额收益将会被削弱。
值得一提的是,双均线系统的有效期,比单均线有效期要长久一些,或许这暗示着技术分析也要进行不断的演化, 以适应市场的发展。
10、7倍PE肯定见底
资本市场有其自身规律,也有着估值的上下限。“树不会长到天上去”,股市也不会是无底洞。
从主要国家和地区的综合指数来看,市盈率在7倍时,股市肯定见底。
主要国家和地区综合指数的市净率走势图▼
小通补充一下,对于A股而言,各大主流指数市盈率从未在7倍以下。往往上证指数市盈率14倍左右时,大盘就见底了。
有一部著名的华尔街老鸨纪录片,主角是个上东区的老鸨,专门给华尔街人拉皮条。名单上各种人,就是没有交易员。是啊,交易员哪有精力去干这个,他最好的情人就是键盘和咖啡,这两样东西足够让他加速折旧。
身体受损还算好的。3.0交易员普遍有或深或浅、或里或表的精神疾病。如抑郁症、狂躁症、社交孤独症。
有好几个交易界朋友,都是因为抑郁症或狂躁症离开了交易岗位。其中有一位,表面上特别开朗的性格,男人应该喜欢的一切,他都喜欢,没有任何不正常。但抑郁症这头黑狗,还是找到了他,并且死死一口咬住了他。从此,他深深陷入沉默,白天不想上班,厌恶电话,远离人群,甚至长期缺席平时绝对不会迟到的朋友圈麻将定期聚会。
问过他的感受,他说你不懂。再问,他挤出笑容说,一种难以描述的压力持续的涌动,让他无法入睡,无法思考。后来他去加拿大打了半年高尔夫球,坚持在青山绿水间走路,坚持在极其简单的人际范围内生活,坚持去River Rock赌场感受人群的热闹,和抑郁做了最大的殊死抵抗。终于,他赢了。也回来了。现在自己做投资,收益非常不错。麻将也开始恢复。
另一个朋友,性情平时也不错,为人非常客气、礼貌、谦逊。明明是北京非常资深的交易作手,经过大风大浪,也参与过动荡搏杀。这种人,完全有资历把上级当空气,把同事当小弟。但在交易室,对我及其它朋友,他完全是一副和尚的平静姿态,像是团棉花。对客户,也是服务周到之极,躬身到底。08年有一段经济崩盘,熊市惨烈,我和这和尚每天去建外SOHO的德国啤酒馆,一直喝到酒馆倒闭,定期去黑三娘饭馆吃酸辣土豆丝,一直到黑三娘破产。
但就是这么一个好玩的人,社交孤独症爆发,不想见人,在家自得其乐,出门忧心仲仲。至今还不愿和我等老朋友吃饭,规定只能短信联系,最多是微博隔空调侃几句。原因无他,交易必须赢必须胜的无形压力,如同高剂量放射线,穿透了他的肌体,显著杀伤了他的人生热情。
5.0交易员,是一群病了的交易员。他们超越了3.0的技术桎梏,也没有4.0伤害东家和世界的狂放意愿。他们只是伤害自己,任由粗糙的坦克履带在柔软心灵上碾压,任由黑狗在大脑中彻夜吼叫,任由压力万箭穿心。
次贷危机那几年,找心理医生的华尔街交易员激增了十几倍。有个交易员对医生说,租房时被房东面试,一听说在基金公司上班就拒绝了他。好脾气的他忍不住当场大声吼叫,结果对方报警。还有一个5.0,无意识地把铅笔一次次戳在手背上,直到献血淋漓,而他不觉得多疼。
别看他们面容英俊,穿着上好西服,他们像石棉肺病人一样,难以呼吸。
5.0交易员,是一群非常值得关注的人群。如果你是金融人,他就在你的身边,请留心观察下,必要时支持一把。如果你就是受害者,我没什么可安慰的。因为你是金融人,是管理风险的人,先管理好自己的风险。家人和朋友需要你。
期待有人在国内开个5.0交易员俱乐部,就如同戒酒交心小组或戒毒互助小组。别人可能帮助不了这群高智商而自负的群体,或许自救是个办法。这个群体现在非常大,但巨大而沉重的自尊心正压制着,不让问题浮出水面。
...”
刚才说的是股市。往大了看,对整个中国金融圈而言,2015也是个精神分裂的年份。
上半年猛赚钱,下半年猛赔钱。
上半年猛创业,下半年猛倒闭。
上半年猛辞职,下半年猛抓人。
而且,围观金融圈新闻的看客们,越来越嗜血。如果每天不发生一点什么事情,大家就觉得不舒服。原来周行长的一个加息减息,还算个事情,至少大家会打打电话聊一聊。现在,降准几十点,甚至直接降息几十点,根本无人谈论,早已麻木:这算什么大新闻?
哪位副主席在办公室被直接拷上带走,哪位组长倒毙在石油公司办公室,哪个董事长在自家阳台上吊,大家才会如同吸食了K粉一般兴奋。
别否认,你我都一样。侏罗纪公园里的那头寂寞猛兽,每天等待着墙头掉落的肉块。
问题是,谁知道这肉块有没有变质,
除了产生越来越多的精神分裂者,中国金融市场已无话题。
更多精彩内容,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地产金融网

转载免责声明:凡本站注明 “来源:XXX(非地产金融网)”的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系本站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信息传递,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有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以及其它问题的,请联系本站新闻中心,电话:025-86893515,邮箱:211600510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