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金融聚焦 » 正文

银行内部人士揭秘离职潮的真实内幕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5-11-27  浏览次数:2682
核心提示:近期,16家上市银行公布了2015年3季报的财报,数据是否美化暂且不论,但是却惨不忍睹。最赚钱的银行业,内外环境正在剧变,可以说,这场看不见硝烟的战争,才刚开始。
近期,16家上市银行公布了2015年3季报的财报,数据是否美化暂且不论,但是却惨不忍睹。最赚钱的银行业,内外环境正在剧变,可以说,这场看不见硝烟的战争,才刚开始。



原因一:存贷款息差缩小,银行不赚钱了!


自去年11月降息周期以来,已经6次降息,现在1年期存款基准1.5%,1年期贷款基准4.75%,负利率时代,没有人还会傻到去银行存定期,大部分中小银行一般都是同行拆借或者购买货币基金,成本在3-4%,不同当年。


在成都贷款市场,经营类贷款利率一般上浮30-40,即年化6.175-6.65%,所以存贷利息差也就2-3%,这就是银行的毛利率。这还是理想状态,因为,银行大部分收入来源于对公业务,其中对国企或政府平台授信,却是基准利率或者下浮10-20%在做,只是做规模不赚钱,所以把这一个大头去掉,利润率更低了,加上不良率,很多银行根本就不赚钱。


原因二:不良贷款飙升,催收成为主业!


受实体经济下行压力,特别是整个房地产为龙头的产业链深陷困境,房地产作为银行最大的VIP客户,泡沫随时破灭,春江水暖鸭先知,银行也跟着瓜起了,民间资金最先出现连锁反应,随之而来的是银行不良贷款率失控飙升。


从报表来看,四大行的不良贷款率较去年同比平均上涨了27.74%,成都作为金融重灾区,据金融哥内部了解,某些操作模式比较野的银行,不良率已经达到了30%,而且接下来的数据可能会更加难看,成都很多的银行业务团队现在都在转型,做信用贷款的几乎全部被套,逾期多的专职做催收,一堆烂摊子等着收拾。


原因三:信贷资产荒——惜贷、拒贷、抽贷!


从去年的钱荒到今年的资产荒,现在的银行钱太多,不知道投向何处,在钢贸、房地产、建材、制造业等行业出现系统性风险时,抽贷!对个体工商户等高风险的小微企业,拒贷!在抵押类资产端出现分化后,特别是高端楼盘、别墅商铺厂房等不太好处置的资产类,惜贷!


成都大部分的银行,在今年的环境下,在乎的不再是单纯赚多少钱,而是要控制住风险。钱赚少点,就是少吃一点票子,但是风险冒出了,别说票子没了,搞不好工作都要除脱!


原因四:金融反腐来了,有命赚钱没命花钱!


近两天,私募一哥徐翔被抓,农行行长被带走,毋庸置疑,这次对金融系统开始动真格了。在银行上班,做得就是钱的生意,每天面对的诱惑和陷阱非常多,没有一定智商和情商的人不能在银行混出来,谁也不能逃避欲望。


刚进银行的时候,有个领导告诫,“不要在外面乱整,有命赚钱,没命花钱”。最后,这位领导因为一笔不良贷款冒出来,被客户举报吃了点子费,还好行里给了一个台阶下,最后这个人“因为个人原因,主动辞职了”。


可以预见的是,金融圈一哥二哥被抓,后面还有更多惊人内幕,这只是金融领域反腐的开始。


原因五:离职员工请记住,无资源,即屌丝!


第一种是被迫离职。今年成都很多不良贷款爆仓,被停岗催收,每月只领基本工资,于是想拍屁股走人,但是银行不会让你那么轻松,要么缴纳巨额罚款或者强迫催收,才能走人。


第二种是主动离职。为了职位得到提升,一般去互联网金融、P2P或者小贷公司,这种人属于少数;大部分还是在银行圈里面混,从这家银行跳槽到另外一家银行,或者换个业务。


银行还是银行,换汤不换药,没有资源到哪里都是屌丝,但是,如果自己还觉得,可以在银行可以躺着赚钱,最后一定是没有饭吃。


背景:来势汹汹的银行离职潮


日前有消息称,一家在一线城市的国有银行基层员工正在排着队辞职,因为银行内部人手不够,所以大多数辞职没有被审批。


10月末公布的一份统计数据显示,今年以来,有16家上市银行的超过20位副行长级别以上银行家选择离职。这些离职的高管平均年龄只有54岁,正值当年。其中最为瞩目的是微众银行原行长曹彤离职创办了资产证券化互联网平台,华夏银行原副行长黄金老离职出任苏宁云商副总裁或苏宁银行高管,平安银行原副行长陈伟加盟陆金所担任常务副总裁。


可能是这些高管已经见识到了银行业面临的潜在危机,于是在银行真正的矛盾暴露之前选择离开。因为现在的银行身上承受的压力太多,我国经济增速放缓,经济结构在转型,所有的矛盾都在逐一的暴露出来。


员工离职潮还蔓延至外资行。


近日,渣打集团公告称,计划2018年之前裁员1.5万人以削减成本支出。无独有偶,因业绩不佳而被迫选择裁员的还有德意志银行。德意志银行新任行长克赖恩即宣布该行新的《2020战略》文件,文件显示德银将被迫采取收缩战略,这些战略将直接导致裁减银行本部约9000名全职员工和6000名合同员工。


事实上,在近日外资行接连宣布裁员之前,有业内人士向北京商报记者透露,今年以来外资行内已出现员工离职潮,不少人随着“互联网+”的大趋势去了互联网金融平台。


同时,该人士表示,尽管不断有员工离职,但所在的外资行几乎进入了“封冻职位”阶段,即短期内不引入新员工,以减少人力成本开支。


那么,什么才是你的核心竞争力?


本文原文标题是《什么才是金融从业人员的核心竞争力》,但21君认为,虽然针对的是金融从业人士,但其中的道理放之四海皆准,很是值得各行各业的大家借鉴。


观点一


比尔盖茨曾动情地回忆道,“每天清晨当我醒来时,都会为技术进步及其为人类生活带来的发展和改进而激动不已”(Wake up every day with a feeling of passion forthe difference technology will make in people's life)。作为一个金融从业人员,我在清晨冥想的片刻,经常会思考的一个问题是:你的核心竞争力是什么?下面来说说我的看法,抛弃那些cliche的答案,比如领导能力、逻辑分析能力、沟通表达能力、高压下工作的能力,就像坐在公司会议室面对面试官回答的那些cliche。


首先,我认为一个金融从业人员的核心竞争力,包括两个方面:hard skills 和 softskills。


很多人在强调soft skills 的重要性,其实hard skills,也就是你在金融领域的专业知识也非常重要。很多专业知识校园招聘的时候会问,社会招聘的时候更会问。“投资者明显是风险厌恶的,为什么给衍生品定价的时候要用风险中性概率?”“债券期限结构和收益率曲线有什么区别?”“优序融资理论(Pecking Order Theory)为什么在A股市场无效?”而且越到金字塔的顶端,对于专业知识的要求更高。当然,专业知识只是核心竞争力最基础的部分,没它不行,有了还需要下面的一些softskills。


一是撮合能力。


通过多年工作经历,你会积累一定的人脉,而人脉的意义是,你可以作为社交网络的一个节点,连接另外多个原本并无联系的节点,将资源优化配置到合适的地方,而你可以在居中收取中间业务收入。撮合是一项重要的能力,且无法通过书本学习获得,算是核心竞争力之一。


二是将知识发展到极致的能力。


在大学学金融专业,从本科到硕士,你会获得很多专业知识。这些知识,大部分都是大而全的。你不知道哪些是最有用、最关键的知识。而在工作中,幸运的话,你会找到喜爱且擅长的领域。你需要做的,就是把某一领域的专业知识发展到极致。记住,一定要发展到极致。无他唯极致尔。


三是干成事(makethings happen)的能力。


这是一项综合的能力,能把一件事,一个项目干好的能力。为了make things happen,在一个团队里,你需要有leadership,你需要有communication skills,你需要有analysis skills,你必须知道如何work under pressure;同时,你需要动用在专业领域的人脉关系,疏通打理各个环节,保证项目顺畅的进展。而这些能力的综合,会使你成为一个成功的职场达人,you are great assets to the company, because you could make things happen, not others.


最后一点:金融世界中高效运转的心智模式。


彼得·圣吉在《第五项修炼》中写道:“心智模式是深植于我们心灵之中,关于我们自己、别人、组织以及世界每个层面的形象、假设和故事。就好像一块玻璃扭曲了我们的视野一样,心智模式也决定了我们对世界的看法。”


金融从业人员,需要培养的是,一整套优化完善的心智模式。就像银行柜员的严谨、细致、服务意识;客户经理的左右逢源、善于移情(观察对方对反应的感受性);Trader的市场承压能力、高速运转中准确决策的能力、容错能力。这些都是不同领域的金融从业人员高速运转的心智模式。具备了这些心智模式之后,你就能够高效的直指目标,完成任务,自由驰骋。


观点二


首先,绝对不都是专业技术。只有精算师和风控是靠这个吃饭的,还吃得很累。


认识个别金融行业的大佬,说实话,不觉得在专业技术上多强势,过人的地方都在软技能上。


其中印象比较深的,是某美国保险巨头的中国区经理(可能影响公司股价走势,具体是哪家就不透露了)。


和他聊天的时候,他很坦诚地说不要跟他讲DEA模型啊雷达图啊什么的,他不懂,也不会算。聊到保险定价,他说那是隔壁精算师做的事,他们读五年书考三年牌才能干这活儿,我哪儿会。


但是,一涉及行业局势、政策、各大竞争对手的情况、公司自身策略等等,他就神采飞扬滔滔不绝了,也讲了不少让我大有收获、茅塞顿开的东西。


但这也不意味着做技术活儿的就没有核心竞争力了,只要自己随时拥有时代所需要的最新的知识、技能,就是有核心竞争力的,就不会被淘汰。


所以,我觉得任何行业的核心竞争力都一样,不是任何一门技术,也不是领导能力之类的软技能,而是敏锐的嗅觉,以及强大、快速的学习能力。这样才能让自己不断掌握更新的东西,保持行业的领先地位。


观点三


金融说到底是服务业的一种,而金融行业中的核心竞争力本质就是“提供最佳金融服务和产品”,而这种“提供”的能力是一个综合性的概念,比如“学习的能力”;“了解的能力”;“判断的能力”等等,做好这些你才能培养对“业务色运营能力”,在加上经验,你才可以培养“决策的能力”,总之就是围着这个“提供”本质去打转。。。其实它和大部分商业领域,包括实业领域培养的能力没有太大的不同,只不过金融市场有一定特殊性,所以你需要在“本领域”的基础上,去细化而已。。


这个行业除了财务,法务,风控等等职位可以提供你专业技术上的提高,但是总的来说不是这个行当的主要内容,当然,也确实不可或缺,前沿知识的发展也很快,能吃技术饭也是牛人。。说到底,吃金融饭给你的带来的“能力提升”都是无法量化,软性的“能力”,这和技术行当不太一样。。尤其是在进入决策层或者管理层面之后,这种“无法量化”的能力就是你的主要工作内容。


这种“能力”听起来很虚,但是确实依据每个人的情况以不同的形式,他不是一门直接可以应用的手艺,所以不少金融人其实有时候有危机感,在转行的时候也没有技术人员那么有底气。。但是在长期的工作中,这种“核心竞争力”是完全可以积累出来的。。


具体来说,我认为主要是这样几个方面:


首先是“资源”的经营


金融没有具体的产品,它为行业服务,其本质是一类“资源配置”,在行业间赚取利润,而利用和开拓自己的资源,以及进行最优化的配置,并细化给“需求”的受众,如何将这个过程进行的更流畅,并且积累和开拓自己的“资源”,才能长久不衰的在行业中占据优势,这就是一类核心竞争力。


其次是“信息”的处理能力


“风险”的一类源头是“信息不对称”,而“判断”的基本依据来自于“信息”的最优化处理,而“信息的挖掘”来自于行业内的联系。而这种对“信息”的应用,处理,挖掘的培养,在金融这个背靠几乎所有行业的圈子之中,培养得是相当快,而且覆盖很广的。。这算一类核心竞争力。。


然后是“合作”和“协调”的能力


金融说到底不提供“实质性”的东西,而是服务。那么服务本身就会对接几乎所有其他的行业,那么在这些工作之中,对于其他行业的框架性了解,以及怎么达成合作,怎么在合作过程中达到共识和共利。这些工作不仅仅给你带来人脉关系,也给你带来“合作”效率培养,以及不同方面的协调与整合,因为金融与整个商业社会千丝万缕的联系,这类竞争力会培养得很快。


然后就是一种“工作状态的经验”


当你在长期的高负荷和高竞争的从业环境下工作的时候,那么你的工作状态就变得更容易集中,更会规划,以及可以在大量重复性工作中积累一些窍门,在金融行业联系各个方面的项目中更容易去发现一些问题或关键点。这也是竞争力,当然,缺点就是,身体很容易垮。

更多精彩内容,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地产金融网


    转载免责声明:凡本站注明 “来源:XXX(非地产金融网)”的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系本站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信息传递,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有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以及其它问题的,请联系本站新闻中心,电话:025-86893515,邮箱:2116005100@qq.com。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本站精彩推荐

首页 网站介绍 企业邮箱

地址:南京市汉中路89号金鹰国际商城35楼c4座 025-86893515 投稿QQ:2116005100

策划、设计、制作:北京中视紫金商务咨询有限公司南京分公司 邮箱:meigui916@163.com

地金网 版权所有 苏ICP备13054326号 苏公网安备 32010402000026号

服务时间:09:00-20:00

邮箱:dcjr1688@126.com

投诉电话:135840591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