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对于人民币汇率,是一个划时代的年份。8月人民币汇率突然贬值,改变了国人对人民币长期升值的预期,人民币正式转入贬值周期。12月中国人民银行推出CFETS人民币汇率指数,人民币正式转盯一篮子货币。
推出CFETS人民币汇率指数的时机,选在人民币加入IMF的SDR货币篮子之后,在美国联储启动加息周期之前,表明中国既要顾及国际形象,但又不愿意再次被绑在美元战车上,如前两年那样跟随美元升值,最后出口商吃尽苦头。毕竟中美经济的货币环境与国际竞争力不同,货币政策的趋势甚至是反向的。主动与美元脱钩,能为自主的货币政策开辟出运作空间。
应该说CFETS人民币汇率指数成型,更多地反映着央行试图改变汇率形成机制,为人民币汇率双向浮动和更大的汇率浮动空间制造基础,同时也在引导市场和舆论将关注点由盯单一货币移向盯一篮子货币。这是人民币国际化大战略中的一环,其意义大过简单的升值或贬值。
不过无可否认,央行此时此刻在为人民币对美元贬值铺路。中国的经济基本面与美国不同,在下行周期中汇率出现贬值很正常。只是国人已经习惯了对美元的汇率同步节奏,而且不经意间对汇率走势还附有一些政治上的猜测。推出CFETS指数只是一项技术性安排,不过可能成为历史上的里程碑。人民币对美元终于脱钩了(不过美元/港币仍将在货币篮子中权重依然很高),与一篮子货币暂时挂钩,直至最终汇率自主浮动。
在可预见的将来,中国经济仍会面临各种挑战,而美国启动了货币环境正常化的程序。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在2016年见7,应该悬念不大。不过对一篮子货币,在正常情况下则估计相对处于强势。如果经济持续下滑,货币、财政政策对经济的刺激力有不逮,则汇率政策在2016年被用作反周期政策工具的机会不小。“参考一篮子货币不是机械地按篮子货币汇率指数的变化来调整人民币汇率,还需要将市场供求关系作为另一个重要的依据,再加上必要的管理,最终形成灵活浮动的汇率”。
汇率波动,在现代经济中实在是司空见惯的现象。只是长期地盯美元政策之下,国人对此不太习惯,央行在汇市上有时给人以首尾难顾的感觉,企业也缺乏汇率对冲的习惯,市场上更需要有效对冲的产品。在“后盯美元时代”,汇率波动是危也是机,更是无可回避的新常态。
更多精彩内容,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地产金融网

转载免责声明:凡本站注明 “来源:XXX(非地产金融网)”的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系本站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信息传递,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有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以及其它问题的,请联系本站新闻中心,电话:025-86893515,邮箱:211600510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