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金融聚焦 » 正文

保险业或难逃一劫!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5-12-29  浏览次数:2878
核心提示:近期,部分保险资金举牌潮所引发的风险防范问题,正引起监管部门的高度关注。29日,保监会召开保险资产负债管理风险防范工作会议,多个举措来防范保险资产负债管理风险,拉响预警信号。

在此之前,信托圈注意到,有金融界老人对财新传媒表示,“保险业或难逃一劫”——银行、证券、信托甚至互联网金融,都曾经或正在经历风险暴露,关的关、并的并,抓的抓,惟独保险业一直风平浪静,但现在看,平静的表象之下风险已暗流汹涌。

另传:有银行已暂停销售部分前海人寿产品。

 

1.webp

 

12月29日,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李志鸿独家获悉,目前已有银行下发内部文件,资料截图显示,自12月29日起暂停销售前海人寿的部分保险产品,包括:前海尊享一号两全保险、前海尊享二号年金保险、前海盛世精选(B)年金保险(万能型)、前海海利精选(A)年金保险(万能型)、前海海富人生两全保险(分红型)共5款保险产品,其他已准入的代理保险产品可继续销售。

此前,在万宝之战中,前海人寿曾作为“宝能系”控股万科的首发阵容出场。

7月10日,万科发布公告称,前海人寿购入万科A的股份占总股本的5.00%;7月24日,万科再度发布公告称,前海人寿及其一致行动人累计持有万科A总股本的10%;8月26日,万科三度发布公告称,前海人寿及其一致行动人通过集中竞价、融资融券、收益互换等形式购入万科A的股份占总股本的5.04%。根据前海人寿12月20日的公告,“截至目前,前海人寿合计持有万科A的股票达6.66%”。

而前海人寿的底气正是来自于万能险。

成立于2012年的前海人寿,在开业的第一个完整年度,即2013年度规模保费收入便突破百亿元大关,其中原保险保费收入3.93亿元,保护投资款新增交费139.14亿元;2014年,前海人寿实现规模保费收入348.2亿元,保护投资款新增交费依然遥遥领先,达到314.46亿元,而原保险保费收入为33.74亿元;2015年1—10月,前海人寿实现规模保费收入617.95亿元,保护投资款新增交费为481.50亿元,在规模保费收入中所占比重接近80%,原保险保费收入则为136.45亿元。

 

对此,中国网财经记者就此事采访了前海人寿,其相关负责人表示,情况不属实。该负责人同时表示,前海人寿的保险产品销售一切正常。并表示,不排除有个别别有用心的人刻意抹黑前海人寿,扰乱金融秩序。

 

2.webp

 

值得一提的是,29日,保监会副主席陈文辉在会上强调,目前,保险资产负债管理面临着一些风险和问题,如资本市场波动风险加大,具体表现为股票投资浮盈流动剧烈;一些投资较为激进的保险公司面临偿付能力不足的考验;部分举牌上市公司股票的保险公司面临集中度和流动性风险。

陈文辉会上表示,部分保险公司存在公司治理缺陷和内控不足风险。少数控股股东或内部控制人把保险公司定位为“融资平台”,利用信托计划等各种方式,作为通道为相关企业融资,进行不正当利益输送;内部控制存在缺陷,制度执行难以到位,大股东或董事长凌驾于内控至之上;投资管理能力不足。

据安邦研究的报告显示:

 

这场险资举牌潮主要以中小保险公司为主,除了安邦保险的规模较大之外,其他如前海人寿、阳光人寿、富德生命人寿、国华人寿等的规模都不大,其中举牌较为激进的公司多为资产驱动型的非上市保险公司,而举牌的标的多为地产、金融、百货等低估值、高分红、股权分散的蓝筹股。

这些险资之所以频频举牌,首先应该注意到,监管放宽是这些险资得以举牌的前提。

 

从2014年开始,中国监管机构放宽了保险公司投资权益类和不动产比例的限制,2015年又相继放宽了境外投资、蓝筹股持仓比例、资产支持计划、私募基金。特别是保监会提高了对于险资投资蓝筹股票监管比例上限,对险资举牌蓝筹从制度上提供了便利。基于目前的监管法规,可以说保险资金的投资渠道几乎无限制,监管限制远小于银行、基金、券商。投资端限制的放宽,大幅提升了保险公司获取市场风险溢价和流动性溢价的空间,使险资的权益类投资占比呈现明显增加的趋势。根据保监会最新发布的数据,今年保险资金运用余额106061.64亿元,较年初增长13.66%。银行存款占比22.81%;债券占比35.00%;股票和证券投资基金占比14.02%;其他投资占比28.17%,这当中股票和证券投资基金占比较年初上升了近3%。利率持续下行,使得保险资金配置中固定收益类资产逐步降低。

在资产荒严重、高收益低风险资产严重匮乏的情况下,众多中小保险公司采取了“资产推动负债”的发展模式,是导致举牌潮的主要原因。

 

在这种栻上,保险公司以较高的资金成本引进资金,再通过大量购入估值较低、股息合理的蓝筹上市公司股票,或成为大股东享受高分红,或通过资本利得享受投资收益,以更高的收益率来弥补面向客户的资金成本。具体来说,这些中小型民营保险公司负债端大量销售高收益的短期万能险(期限通常1-2年),对应资金成本接近10%(5.5%保户收益+2%渠道+2%费用),然后资产端大量配置长期股权投资,靠“短债长投”或者说“短钱长配”的错配模式以赚取利差。这要求保险公司承受着很重的保费端压力,必须通过滚动负债来保证现金流安全,拿新钱还旧债。由于负债端资金期限短,如果新单销售下降或者保户集中退保,资产端持股比例高甚至控股的股票又难以迅速变现,公司现金流将面临较大压力。应当说,这种“资产推动负债”的风险非常大,需要强大的流动性资金支持。其中包含的由保费端和投资端不匹配带来的流动性风险,不容忽视。

更值得关注的是,多轮内部评估测试结果显示,目前大部分保险公司的风险管理体系很不健全,普遍存在风险管理与经营活动脱节、风险管理没有渗入到公司经营管理流程等问题。多位业内人士也透露,实际运营过程中一些保险公司风险管理上的确存在不少漏洞。一些保险公司的风险管理组织架构不完整,没有设立风险管理委员会和风险管理部门,没有明确的风险管理目标和风险管理工具,在信用风险、操作风险、战略风险、声誉风险、流动性风险方面基本没有管理制度和机制等。一些保险公司虽然设有资产负债匹配委员会,但很多都是走过场,实际风险管理能力却并不强。

安邦咨询(ANBOUND)研究团队认为,海外保险公司的破产历史显示,准备金不足和投资过于激进往往是导致破产的主要原因,而后者是风险管理的策略问题。对保险资金进行管理和运作,必须遵循安全、流动性、保值增值的原则,而且次序不能错。当前一些中小型保险公司的负债端创新及风险,应当引起监管部门的高度关注。尤其是在费率市场化背景下,更应重视保险公司的保费端风险和利率下行可能带来的成本收益错配和利差损风险。

当前,保险公司的产品设计、销售、投资等的内容与方式发生了质的变化,保险业的投资范围也十分宽泛,保险自身的投资运作风险很容易传递到其他金融业务中。对于这样的风险跨市场传递,应当说我们是缺乏应对经验的,这更要求监管部门加强对保险公司特别是中小型公司的风险监管,做好风险排查和预警,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区域性风险的底线。从长远角度来看,激进往往意味着风险。寻求资产和负债平衡应该成为保险公司稳定经营的核心,成为保险投资的核心驱动因素。

险资频频举牌的背后反映出保险公司承受着很高的负债压力。防止险资的投资运作风险发生传递到其他金融市场,是非常紧要的事情。监管部门应督促保险公司完善风险管理体系,做好风险排查和预警工作,并通过更多举措来防范保险资产负债管理风险。

 

据了解,下一步,保监会将加强部门间监管协调,形成监督合力;促进保险资产负债审慎监管从软约束向硬约束转变;发挥偿付能力资本约束作用;继续深化资金运用改革和创新;加快推进监管基础设施建设。

更多精彩内容,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地产金融网


    转载免责声明:凡本站注明 “来源:XXX(非地产金融网)”的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系本站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信息传递,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有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以及其它问题的,请联系本站新闻中心,电话:025-86893515,邮箱:2116005100@qq.com。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本站精彩推荐

首页 网站介绍 企业邮箱

地址:南京市汉中路89号金鹰国际商城35楼c4座 025-86893515 投稿QQ:2116005100

策划、设计、制作:北京中视紫金商务咨询有限公司南京分公司 邮箱:meigui916@163.com

地金网 版权所有 苏ICP备13054326号 苏公网安备 32010402000026号

服务时间:09:00-20:00

邮箱:dcjr1688@126.com

投诉电话:135840591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