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金融聚焦 » 正文

2016,六大困局待解,十问中国经济!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6-01-22  浏览次数:2976
核心提示:从2014年开始,中国已经进入世界GDP总量超10万亿美元俱乐部了,这个俱乐部的成员只有两个,一个是美国,另一个就是中国。但是这个老二,如今面临很多问题。
 

世界工厂地位衰落:中国经济六大困局

从2014年开始,中国已经进入世界GDP总量超10万亿美元俱乐部了,这个俱乐部的成员只有两个,一个是美国,另一个就是中国。但是这个老二,如今面临很多问题。

 

第一大困局:世界工厂地位衰落,产业结构调整极难

 

中国这个“世界工厂”经历了2001-2010年的十年辉煌,终于无可挽救地陷入衰落。最新报道是世界工厂的主要车间东莞出现第二波企业倒闭潮,据说去年一年左右的时间内,有不低于4000家企业关门。

 

世界工厂衰落的转折点是2008年,从2008年至2012年,公开的数字是,东莞有7.2万家企业被关闭。现在,以劳动密集型为特点的东莞企业大量倒闭,标志着以透支生态环境与劳工生命成本的中国经济增长模式已经走到尽头。在此之前,拉动中国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按照官方说法是投资、外贸、内需,如今这三驾马车齐齐死火,今年一季度,外贸增速同比下降了15%(而11月波罗的海干散货指数更曾跌至500点以下),表明外贸这驾马车再也无法拉动中国经济增长。

 

过去20多年以来,房地产一直是带动中国经济增长的龙头产业。从前年开始,高度泡沫化的房地产业陷入停顿,虽然政府、企业努力撑住房市不让下滑,但房地产带动的几十个上下游企业却陷入全面产能过剩。比如离房地产最近的钢铁业、水泥业产能过剩高达30%左右;距离较远的地板、家具、纺织业等相关产业也严重过剩。这种产能过剩危机,被比喻成“中国经济的核威胁”,即像核弹一样,随时可能引爆经济危机。

 

上述问题预示着中国经济结构调整无望。所谓经济结构调整,不是政府想调整就能够调整到位的(好比楼房,结构岂是可以随便调整的?)。早在2005年,广东省就开始号召腾笼换鸟,想淘汰劳动密集型产业,引进技术密集型的高科技产业。结果是笼子空了,旧鸟离笼,新鸟没能进来,目前是珠江三角洲产业空心化。

 

世界市场饱和,其他发展中国家进入低端制造业,中国产能过剩,房地产绑架GDP,刺破泡沫意味着GDP大跌,谁也没有勇气。这是第一大困局。

 

第二大困局:庞大的失业大军。

 

中国是世界第一人口大国,失业问题一直是悬在中国人头上的一把剑。1960年代中国就存在严重的就业困难,当时城市年轻人大量上山下乡,能招工、参军就是好出路了。改革开放以后,中国进入世界工厂的辉煌时期,也还存在大量失业人口,比如农村过剩劳动力高达1亿多。目前世界工厂衰落,失业问题就更严重了。

 

长期以来,中国政府公布的城市登记失业率都不高于4.5%,这个数据不说明中国真实的失业状况。

 

第一,这个数据只计算了城市中去政府部门登记的人口,没有登记的不算在内。

 

第二,这个城市登记失业率将农村的失业者排除在外,而农村的过剩劳动力数量相当庞大。排除了这两部分人的统计数据,本身就有严重遗漏。

 

目前,中国失业大军由四个层次的失业者构成。

 

一是农村过剩劳动力,随着世界工厂的倒闭,大批农民工返乡,失业现象严重;

 

二是外资白领,随着大量外资撤出中国,不少原来薪资优渥的白领失去工作;

 

三是失业大学生,由于学校里要求大学生提供就业证明才发放毕业证,学生被迫想方设法让父母或者亲戚单位提供假的就业证明,学校提供的就业率已完全失去了意义。

 

四是城市中那些初、高中毕业后长期在家待业的青年,这些人,中国媒体将其称之为“啃老族”。

 

中国的失业者到底是多少?有两个数据可供参考。前总理温在2010年3月出席中国发展高层论坛时公开宣布:中国失业人口有2亿。另外一个数据由原世界银行副行长林毅夫提供。今年1月林毅夫在2015冬季达沃斯论坛表示,由于工资上涨,中国将有1.24亿人的制造业岗位转移至其他发展中国家。目前中国的劳动年龄人口是9.4亿,一旦失业人口达到3亿,真实失业率相当于32%。

 

劳动力数量庞大,市场却饱和,同时大量机器人进入各行各业,对劳动力的总体需求下降,使就业成为第二大困局。

 

第三大困局:资源危机严重,对外高度依赖。

 

中国的环境污染是立体化的,即水(江河湖海)、陆(土地)、空(空气)全面严重污染,这方面资料很多,只谈资源危机。中国经济发展面临严峻的资源约束,无论是作为生产资料的各种矿产,还是作为生活资料的粮食,中国都对外依赖严重。

 

石油号称“经济的血液”,中国现在60%以上依靠进口;铁、铜、锌等各种金属矿,对外依存度也都比较高。总之,中国经济安全严重依赖外部因素。民以食为天,仅以粮食一项来说,中国农业人口占60%,但粮食自给率到2014年已经降低至87%,三大主粮如大豆、玉米、小麦都依靠进口。这个数字意味着什么?撇开因为土地污染导致的粮食污染不谈,仅就量上来说,中国有接近2亿人口的粮食依靠进口。这就使中国的粮食价格与国际市场粮价的波动连在了一起,只要有天灾人祸,比如战争等使产粮国减产,中国粮价就会上涨。

 

关于粮食对外依赖严重的不安全性,20多年前美国生态环境学者布朗写了篇《谁来养活中国》,提醒中国注意粮食安全,但是中国却将这个研究报告当作“反华势力抹黑中国的阴谋”,是“中国威胁论”,大批特批,批了好几年。近几年意识到粮食安全终于成了问题,对布朗态度有改变,曾邀请他来中国演讲,但最终还是接受不了人家许多观点,于是又冷了下来。对布朗这位学者态度的冷热变化,说明在中国讲真话很不容易。

 

资源危机将会是长期存在的问题,即便发生新的技术革命,大幅提升资源利用效率,资源问题也不是短期能解决的。

 

第四大困局:地方政府深陷债务泥潭。

 

中国的总债务规模,前年据外国投行估计,高达中国GDP总量的168%(麦肯锡全球研究所2015年5月8日公布最新报告,中国的债务总额已经达到了GDP的282%)。其中只有很少部分是个人债务,大部分是政府债务与企业债务,其中以地方政府债务居首,约有20万亿。

 

以前上报18万亿是少报,官员有政绩考虑。据国家发改委官员李铁所言,地方债务上报数(18万亿)不及实际债务的一半数额,他们在地方调研时,走了十几个城市,地方反映说只报了10%,有些报了20%、30%。上报数超过实际债务50%的几乎没有,因此这18万亿只占实际债务的30%-50%。对此,中央政府比较在意,2014年9月曾颁发“43号文”,让地方政府在2015年1月5日前将债务如实上报,暗示将由中央拿出钱来,为地方偿还部分债务。

 

原来担心头上乌纱不稳,对债务尽量瞒报少报的地方政府看到了希望,“诚实”上报,海南省还公示债务,结果是地方债务瞬间爆发式增长。财政部一看各地上报的数额,发现这“父爱主义”不能发挥,只好于今年1月下旬再度下发文件,宣布上报不合格,打回重报,还是限定在原来的20万亿左右。

 

现在的办法是,地方政府上报的20万亿债务,部分由中央政府埋单,部分由市场承担,剩余部分由地方政府、省政府承担。通俗一点解释,就是地方政府赖帐,如果引发群体性事件,省里象征性地承担一些以平息事件。

 

由于地方政府除土地之外,没找到新的生财之道,这个巨大的债务泥潭,令中央政府头疼。

 

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如何进行新的利益分配?地方政府已经毫无筹码,中央政府会让步吗?这是第四大困局。

 

第五大困局:金融危机。

 

导致金融危机的因素除了债务危机之外,还有正在升高的坏帐率,以及超发货币形成的巨大流动性过剩。

 

先谈银行坏帐。目前出现的是改革以来,由房地产烂帐引起的第三次坏帐高峰。第一次坏帐高峰是在朱时代,从1998年开始,中国处理最初剥离的1700亿美元用了长达六年以上的时间。但是“前清后欠”,清理了部分旧的坏帐,又形成了更多的新的坏帐,使中国银行海外上市受到严重阻滞。中国政府干脆采用了一个“聪明”办法,成立四家国有资产管理公司,将这些不良资产即坏帐“剥离”后划到这些公司的帐面上,不影响银行帐面观瞻。其中部分不良资产打包卖给了外国投资公司──外国公司为什么要买不良资产?那是因为中国金融系统的运作当时对它们来说是个谜,想通过购买不良资产摸清中国金融系统的运作情况。

 

第二次危机是在温时代,银行坏帐又积攒了8000多亿美元。为了到美国上市,能够通过美国证券市场的“萨奥法案”(全称Sarbanes-Oxley Act,简称SOX法案,美国国会2002年7月通过),中国不得不雇请好几家声誉很好的美国评估机构帮助审计,如安永、普华永道等。当时美国证监会主席是美国资深政治家考克斯,对中国没有什么好感,把关很严。这些美国评估机构在审计中发现中国银行系统的状况太糟糕,估计很难通过,建议这些银行到香港上市,不以华尔街为目标。中国邀请十几家外国银行如瑞银、Citibank、美国银行、新加坡淡马锡等到中国银行做“战略性投资者”,允许其合约期满后退出。有了这些合作伙伴做包装,中国四大银行在香港和中国A股市场上市后卖得很好。这几只大旗舰一上市,曾占A股总市值一半以上,吸纳了不少资金,外国银行赚到盆满钵满,2007年后陆续退出。中国政府处理银行坏帐的本事,让外国同行目瞪口呆。

 

2008年美国金融危机发生后,欧美各国艰难应对,即使是美国,最后也不得不让百年老银行雷曼兄弟破产。面对此情,《华尔街日报》有位专栏作者想起中国政府处理银行坏帐的“高招”,写了一篇调侃文章《党支部空降华尔街》,称应该请中国来处理华尔街的金融危机,成立资产公司,剥离银行坏帐,让坏帐在银行与公司之间的帐户上转了几次后就消失得无影无踪。

 

再来谈中国的货币超发问题。近30年的中国经济增长,其中一个重要手段就是依靠超发货币。这些年来,中国成了世界第一大印钞机。2003-2013年的10年间,基础货币增加88万亿元人民币,外汇资产增加了3.4万亿美元。

 

在投资兴盛时期,超发货币的负面效果还不明显;近两年投资减缓,结果导致国内储蓄增加,游资增多,加剧了流动性过剩困境。由于冲销工具极少,深谙中国金融情势的央行行长周小川终于筹思出一个冲销办法,这就是他于2010年11月在财新峰会提出的“池子理论”,大意是:为了应对短期投机性资本即热钱流入,要加固防洪堤;对已经进入国内的热钱,要筑好蓄水池。周小川筑的“池子”究竟是什么呢?通俗一点讲,一个是房地产,用房地产筑池子,圈住流动性。这就是中国房价节节上升,高居全世界之冠的原因。有人曾写文章,戏说北京一地的房地产变现后,其数量可以买下整个美国。

 

现在房地产不行了,就用股市做池子,圈住流动性,一旦股市下跌,市值蒸发,流动性就大大减少。

 

中国发了这么多钞票,但从基本生活用品来看,通胀率似乎不高,主要是因为消费物价指数(CPI)当中没将房地产计算进去,美国是将房地产价格计入CPI的。如果房地产价格上涨被计入CPI,中国的通胀率会相当高。

 

现在房地产市场下滑,就用股市做“池子”,股市的暴涨暴跌会暂时消解金融危机。这个方法比国民党发行金元券搞币制改革高明,国民党发行金元券等于是硬抢,因此国民党在遭遇政治失败、军事失败的同时还遭遇财政崩溃。而股市是让股民自己入套,输了也没法怨天尤人。不过,前几年国内《了望东方周刊》发表文章《红色经济学家冀朝鼎》,谈到向宋子文献币制改革之策的冀朝鼎是周恩来派去的卧底,在关键时刻出了这么一招,加速国民政府的垮台。

 

第六大困局:分配严重不公,贫富差距过大。

 

近20多年来,中国权贵资本掠夺公共财与民财几乎到了肆无忌惮的程度,造成贫富差距十分悬殊、财富过度集中的不平等状况。

 

北京大学中国社科调查中心曾发布一个《中国民生发展报告2014》,其中有几个数据:2012年中国家庭净财产的基尼系数达0.73,顶端1%的家庭占有全国三分之一以上的财产,底端25%的家庭拥有的财产总量仅在1%左右。这样的财富集中状态,这么高的基尼系数,放眼全球,唯此一家,连非洲最烂的国家津巴布韦都没达到这种不平等状态。因此,中国的低收入阶层,也就是穷人,几乎占人口的60%左右,一个穷人太多的社会,一个没有上升通道的社会,是一个不可持久的社会。

 

十问中国经济形势

昨天(19日)出炉的2015年主要经济数据折射出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形势和不断加大的经济下行压力,中国经济稳中有进、稳中有好的发展势头。该如何评价这份“成绩单”?2016年中国经济走势如何?各项宏观政策和改革举措需作哪些前瞻性安排?

1、6.9%是否在合理区间?

王保安表示,2015年国民经济仍运行在合理区间。他表示6.9%是一个不低的增速,并称“这个数字来之不易,全世界名列前茅”。

王保安说,首先判断这个速度的表现要看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取得的。从国际环境看,当前世界经济持续复苏乏力,经济形势错综复杂,国际贸易下降,金融风险增加,这些都不可能不对中国经济产生影响。

王保安说,当前我们正处在经济发展的结构转型期,三期叠加,在这种情况下,资源环境条件、市场环境条件、供需条件都发生了变化,中国能够取得6.9%的增长速度,确实是来之不易的。尤其是在当前的国际环境条件下,中国6.9%的速度还是一枝独秀,在全世界名列前茅,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还是在25%以上。

2、GDP还会回到7时代吗?

国务院参事室特约研究员姚景源表示,中国经济的困难,主要不是周期性问题,而是结构性问题。春夏秋冬是个周期,冬天冷可以熬过去,但结构性问题不行,必须通过改革解决问题。

他表示,对中国问题千万不要以为,可以跟2008年一样实现V形反转。中国目前的经济是L形,会面临很长一段时间的结构优化调整。十三五期间要保持基本平稳,经济增速要维持在6.5%到7%之间,着力把结构调整好。这期间重回7比较容易,但没必要这么高。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研究部研究员张立群认为,从目前的水平来看,十三五的后期GDP可以达到7%以上的水平。

3、2016年经济走势如何?

王保安预测,2016年中国经济仍然面临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尤其是2016年加快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三去、一降、一补”,在这个过程当中,有些行业可能还会延续下行状态。

他表示,另一方面,新兴产业、新型业态、新的商业模式蓬勃发展。比如新的业态,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去年增长了31.6%,远远超过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增长速度。新兴产业也在蓬勃向上。综合这些因素,2016年中国经济仍将平稳增长。

张立群认为,2016年第一季度的水平不会低于去年第四季度。这之后的经济增长水平不会再下降,体现“稳中向好”。从2012年开始的稳增长的效果已在累积,并逐步浮出水面,今年经济水平不是下降趋势,而是“低开稳走”格局。

4、股市对经济的影响怎样?

2015年,中国的股票市场出现多次波动,这对经济有何影响?

王保安认为,股市一会儿涨上去,一会儿跌下来。但是GDP核算是依据交易量,从这个角度来讲,交易量的增加就是正贡献。

姚景源认为,股市本身占GDP比重不大,是第三产业一小部分,第三产业中商业、服务业是大头。虽然2015年中国股市波动比较大,但在核算时是以交易量为主,总体的影响非常小。

张立群预测,从目前来看,股市的变化和制度建设以及投资者理性增强,股市开始向正常合理的轨道上转变。

张立群表示,我国股市制度建设上的缺陷比较明显,波动比较大,投机性的色彩比较明显。

5、房地产今年走势如何?

王保安表示,去年房地产的投资增速在回落,但销售面积和销售金额比2014年增长,综合来讲,对GDP影响不大。

张立群则认为,房地产是近几年投资增长下降的主要原因。房地产投资下降趋势在2015年继续延续,是经济下行压力的重要来源。

张立群表示,房地产的投资收缩,最重要的问题是存量房的数量太大。到去年底,存量房面积将近7.2亿平米。这和过去“造城运动”相结合的房地产市场的过度扩张是有紧密关系的。

他分析,存量房的消化在很大程度上抵消了房地产市场回暖带来的积极作用。去年房地产市场的销售形势还是明显改善,如销售额和销售面积都出现了增长。这改变了2014年房地产城镇商品房的销售面积和销售额同比都是负增长的格局。

张立群表示,房地产存量房的消化也是今年政府工作的一个重点任务。而去库存很重要的是和户籍人口城镇化率以及提高新型城镇化的进程相结合。通过中小城市户籍制度改革,包括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的改善等,以此来支持区域居住率的提高,来支持存量房的消化。

6、东北房地产投资堪忧?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5年,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95979亿元,比上年名义增长1.0%,其中东北地区投资下降28.5%。东北也是全国各大区域中唯一房地产投资增幅负增长的区域。

对此,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盛来运在接受新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东北的结构比较单一,加之受大宗商品价格下滑影响比较大,因此相对其他地方,东北房地产投资增速回落幅度更大。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研究部研究员张立群认为,东北经济以重化工和能源主导,在经济结构调整中,是受到影响最大的区域。目前东北的问题在于缺少产业发展的支持,这必然导致东北的人气度下降,所以房地产的需求不振。

7、人民币会持续贬值吗?

王保安表示,人民币贬值内外有两种因素,一方面是美元的升值带来人民币的贬值,人民币的贬值对中国经济的影响不会太大或者不是那么明显,因为中国有3万多亿外汇储备。

他认为,从中长期看,人民币没有大幅贬值的基础,中国经济有四个“没有改变”,中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韧性好、潜力足、回旋余地大的特征没有变,持续增长的良好支撑基础和条件没有变,结构调整优化的前进态势没有变。关键是中国工业化、城镇化的提速对经济增长潜力的表现也是显而易见的。在这种情况下,人民币贬值不会成为一种趋势。

国务院参事室特约研究员姚景源表示,人民币贬值要从两个角度看,首先货币的适度贬值,给出口企业减轻了压力,过去几年因为升值压力,出口企业辛苦赚的钱没了,适度贬值有利于出口提高竞争力,何况现在出口压力确实比较大。

姚景源说,另外货币贬值也会出现问题,比如资本外流,如果持续贬值,还会影响大家的信心。比较而言,人民币保持稳定比较好。

8、“去产能”会导致失业潮?

数据显示,去年年末全国就业人员77451万人,其中城镇就业人员40410万人。此外,调查失业率稳定在5.1%左右水平,城镇新增就业人数超过1000万人的目标。

为什么去年就业能保持稳定?对此,国家统计局局长王保安表示,“双创”对于推动稳定就业、优化产业结构、促进新经济的发展发挥了重大作用。2015年登记注册的企业平均每天增长1.2万户。

今年对产能过剩行业的整治是否会增加失业?王保安表示,我国就业政策、失业保险政策的完善,尤其是一系列推进就业力度的政策,就是为了保证去产能过程是一个平稳的过程,而不至于出现明显的失业现象,以保证中国经济的平稳、中高速的增长。

9、调结构稳增长成效如何?

目前中国经济下行的压力很大。本届政府稳增长的措施取得了哪些成效?

王保安表示,有的研究者说2015年的刺激程度不亚于2008年应对金融危机时采取的措施。本届政府没有实行过多的刺激,党中央坚持稳中求进的总基调,不搞强刺激。

他认为,实施区间调控和定向调控,主要是针对调结构的目标要求来的。在调控的方法和运作上都实施了一系列的创新,没有搞大水漫灌。

王保安表示,从具体措施来讲,在实施宏观调控力度保持稳定的情况下,更多的是推进深化改革,从体制机制上保障中国经济发展的稳定性和创新驱动,打造新的增长极,打造新的增长动力。

他认为,推动了区域的协调发展。2015年,从投资的角度讲,西部地区比东部地区增长了3个百分点,西部地区、中部地区工业增加值增长快于东部。从城乡看,农村居民比城镇居民的收入实际增长速度要高0.9个百分点,城乡差距在缩小。这都说明区域发展的不协调性在降低和缩小。

10、“供给侧改革”怎么做?

近期,供给侧改革成为经济领域的高频词汇。

张立群表示,供给侧改革是2016年经济稳中向好的最重要支撑。供给侧的结构性改革提到的“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五大任务,可以全面化解现在转型调整当中面对的一些关键矛盾,使得企业发展向着良性循环转变,使得各级政府的财税收入向着可持续的方向转变等。

张立群表示,从当前的市场需求特点看,一是从供不应求转变为供大于求,二是对价格的关注下降、对质量和品牌信誉的关注提高。综合看,从强调“有没有”转向强调“好不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是要引导企业从满足“有没有”的粗放低水平数量扩张,转向满足“好不好”的集约和质量效益型发展。这是我国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性转变。

更多精彩内容,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地产金融网


    转载免责声明:凡本站注明 “来源:XXX(非地产金融网)”的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系本站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信息传递,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有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以及其它问题的,请联系本站新闻中心,电话:025-86893515,邮箱:2116005100@qq.com。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本站精彩推荐

首页 网站介绍 企业邮箱

地址:南京市汉中路89号金鹰国际商城35楼c4座 025-86893515 投稿QQ:2116005100

策划、设计、制作:北京中视紫金商务咨询有限公司南京分公司 邮箱:meigui916@163.com

地金网 版权所有 苏ICP备13054326号 苏公网安备 32010402000026号

服务时间:09:00-20:00

邮箱:dcjr1688@126.com

投诉电话:135840591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