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金融聚焦 » 正文

新一轮财富大蒸发或将彻底爆发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5-10-15  浏览次数:2917
核心提示:中国经济“繁荣”时掩盖的很多矛盾,将随着经济萧条的到来而彻底爆发。最让人担心的是中国人的财富或将遭受新一轮残酷的洗劫。
640.webp (4)
从2007年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全球经济经历了长达八年的萧条期,至今尚未出现全面好转的迹象。


在全球经济形势走低的压力下,中国经济问题再次凸显。世界银行发布《东亚太平洋地区经济半年报》预计,今年中国经济增长7%左右,之后逐渐放缓,继续向以国内消费和服务业为主导的经济模式转型,这意味着增长率逐渐降低。

评论人士水木然认为,中国经济“繁荣”时掩盖的很多矛盾,将随着经济萧条的到来而彻底爆发。最让人担心的是中国人的财富或将遭受新一轮残酷的洗劫。

事实上,巨额财富的蒸发总是在猝不及防中发生,却也有迹可循。

首先是股市。中国资本市场异常活跃,股市的财富效应,一度让不少人对通过投资股市实现财富的保值增值充满了期待。

去年年中以来至今年六月中旬,A股在沉寂了近7年后直冲云霄,沪指从2000点以下扶摇直上冲上5000点。

期间,政策牛、券商放开一人多户、官媒唱多……“一万点不是梦”“牛市才刚刚开始”此类的声音不绝于耳,中国几乎进入全民炒股时代,菜市场大妈、90后小鲜肉纷纷加入炒股大军。

好花不常开,没过多久,市场就用血淋淋的教训告诉了众人:哪里有收益,哪里就有风险。

六月中旬以来,A股开始呈现断崖式暴跌,沪指最低曾下探至3000点附近,跌幅超过三成,堪称爆裂,从最高点开始下跌后超过腰斩的个股更是一抓一大把。

A股的“变脸惊情”不知道伤透了多少股民的心,还有荷包。在6月15日以来的股灾中,两市流通市值减少了22万亿元,每位投资者平均损失近24万元。

不过,根据央行公布的个人投资者持股数据计算,个人投资者的人均损失约为6万元,损失比例约40%。

每人损失6万元是什么概念呢?根据《新京报》报道,截至2015年4月17日,A股账户数为1.98亿户,其中主力为“一人一户”,就是说约1亿中国人是股民。

如果每人损失约为6万元,那么也就损失6万亿,再根据去年的中国GDP收入14万亿比较,今年的股灾损失是去年GDP收入的八分之三!这么多资金蒸发,2015年的股灾绝对史无前例的。

伴随经济疲软势头加剧迹象下杠杆投资者的逃离,作为中国基准股指的上证综指已从6月份创出的高点跌去41%,中国股市5万亿美元市值也随之化为无形。

为遏制股市急速下挫势头,中国政府向一家国有机构注入了超过4,000亿美元的资金用以购买股票,同时下令禁止大股东减持并要求国有企业买入股票。

资本市场不是零和游戏,但中国的资本市场充满玄机,资本市场价格与实际价值严重偏离。更令人担忧的是,一些上市公司的控股股东和机构投资者利用股市价格波动,不断地获取投机收益,这是导致绝大多数中小投资者财富减少的主要原因。

现在证券监管机构已出台规定,禁止上市公司的控股股东和一些机构投资者通过短期操作获取不正当利益,损害中小投资者的利益。至于证券市场的投资功能的逐渐恢复,还需假以时日。

另外,值得指出的是,市场对于央行的宽松政策却不再做出正面反应。过去七年来主宰这市场的“央行效应”已经破灭。

其次是现金。8月11日,人民币兑美元中间价报6.2298;上日中间价报6.1162,收报6.2097。人民币兑美元中间价下调幅度达1.9%,创历史最大降幅。

许多业内人士认为,此举或将带来人民币的进一步贬值。虽然之后央行一再重申,这只是人民币汇率走向市场化的必然结果,从长期来看,不存在大幅贬值的空间和基础。

但来自市场各方的声音仍对人民币未来的走势表达了不乐观的看法:花旗银行在8月14日的报告中指出,人民币有进一步温和贬值的动力。

国泰君安预测,未来人民币仍有3%的贬值空间,资金外流压力尚存。高盛则表示,中国出口增速持续放缓很可能拖累7月工业产品增速,人民币将承受更大的下行压力。

面对人民币大幅贬值,以及未来进一步贬值的可能,对于广大高净值人群及家庭来说,影响最大的莫过于手中的钱无形中缩水了。

去年以来,央行连续5次降息动作,如今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只有1.75%,而9月份我国居民价值消费指数(CPI)同比上涨2%,而且这里的CPI是官方统计数据,如果按照M2减去GDP增速的数值计算,目前我国真实通胀水平基本达到6%左右!

也就是说如果你把1万块钱以定期方式存入银行一年,一年下来你的钱的购买力只剩下了9575元了,蒸发掉了475元!

并且CPI的涨幅很可能继续上升,而基准利率还会持续降低!,“负利率”不仅会长期存在,而且负值不断拉大。所以普通人如果只把钱存在银行,那么钱只能越存越少。

而且根据国务院最新公布的《存款保险条例》,自2015年5月1日开始,实行50万的赔付上限。也就是说无论你是公司还是个人,一旦你存钱的银行破产后,银行最多赔你人民币50万元,一来防止经济危机带来的挤兑潮,二来可以名正言顺的剪下这层羊毛。

水木然认为,这一轮剪羊毛早在前几年就开始发生,它瞄准的是最外面的一层“羊毛”:中国百姓的手里的“流动资金”。

前几年煤矿、房地产等依然属于暴利行业,民间对资金的需求旺盛,但是由于中国金融体系不健全,银行融资顽固不化,被誉为“地下金融”的民间借贷开始兴起,由于银行担负不了社会融资的责任,只有从民间开始补充。

民间借贷的高额利息十分诱人,因此人们又不惜铤而走险,这也让民间借贷绵延不绝。但是其中也蕴藏着极大的风险,这种以亲情、友情和利益为纽带的融资方式基本是靠信誉作为担保的,一旦资金链断裂,借贷方矢口否认或跑路现象时有发生。

事实上,持有现金是很糟糕的资产,中国经济发展了这么多年,现金贬值飞快,但股票资产长期来看却涨了很多。

就看上证指数吧从90点涨到现在3000多点也还有30多倍,25年30多倍,很多人认为拿着现金就不会亏钱,实际上我们每天都在亏钱,银行利息现在一年才百分之1.75.通货膨胀起码百分之6吧,所以现金每年都在亏钱。

经济不好,政府为了减轻目前的危机而努力实施的政策将很有可能是促进通货膨胀的,从而会进一步加速现金的贬值。”比如美国通过几轮QE虽然最近经济好了点,但也是通过了大量的宽松货币政策实现的。

比如2008年中国的4万亿投资计划,现在虽然中国没有说出来大规模的QE,实际上也是变向的QE。所以持有现金未必安全!你的钱也在贬值!

于是,许多投资者的将人民币换成美元或美元资产。然而,这种“美元避险”的观念看似能够“最快地”摆脱人民币汇率下行的影响,但实际上资产却无形中遭受了“二次”贬值。

长汇财富资深理财分析师指出,一方面,通常银行在进行货币换汇时,会收取换进换出的差价。简单来说,换成美元外汇后,马上换回人民币,大约要损失0.4%,如果贬值没有超过0.4%,那么这种买卖无疑就是亏了。从另一个方面来说,不仅仅要考虑汇率问题,还要考虑美元利率的问题。

“例如,目前中国银行的美元存款一年定期利率仅0.75%左右,远比同期限人民币存款利率低得多。而多数银行的一年期银行美元理财产品收益率可达到1.5-1.6%,也远低于我们目前发行的理财产品收益。”

长汇财富进一步强调,对于短期内有出国需求或者资产价值较高的高净值客户而言,如果担心人民币进一步贬值的话,可以提前在这一点位把美元锁定,降低日后兑换美元的成本。但如果仅仅是为了投资赚取利率差,购买美元之前则要好好计算一下投资回报率,尤其是普通工薪阶层,没必要盲目跟风换汇,以避免得不偿失。

第三是物价。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教授乔新生认为,当前中国所面临的最大问题就在于,基础产品和服务的价格极不合理。

不论石油天然气还是电信金融产品,其市场定价机制尚未形成。银行、电信、石油、天然气等重要产品的价格掌握在政府手中,政府在制定这些产品价格时,往往是基于传统,而不是考虑市场变化。

李克强总理曾要求电信主管部门尽快降低国内电信网络的使用价格,可见中国当前基础产品价格的不合理现象已到了什么地步。

不过,价格调整牵一发而动全身。政府在调整基础产品价格的过程中既要考虑行业的利益、国有企业的利益,同时又要考虑国家财政的承受能力以及消费者的实际需求。

所以,基础产品价格的调整始终步履蹒跚。2008年,笔者曾参加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移动电话国内漫游费价格调整的听证会。

国家发改委与原信息产业部决定降低移动电话国内漫游费的价格,可是,7年过去了,现在工业和信息化部仍在讨论取消移动电话国内漫游费问题。

正是由于基础产品的价格居高不下,导致相关产品价格不断上涨,居民为基础产品价格的不合理付出了额外代价。由于中国价格体系尚未理顺,居民的绝大多数财富在购买基础产品时迅速流失。

第四是房子。房子成了很多中国人的寄托和希望,甚至要以房养老。如果房价真的下跌了,很多人就真要光着身子了!如果房价继续上涨或者维持高位,将有更多的百姓被剪羊毛!

首先,房价上涨,就是一轮剪羊毛。1987年全国平均房价是多少?408元/平方米!直到2012年房价翻了多少倍?已经不重要了。我们只需明白:老百姓辛辛苦苦挣的钱都是买了房子,有多少人是举两代人、几个家庭之力换回一个立足之地?

任志强称:“对于房价来说,土地出让金大约占到54%-55%,再加上25%的所得税、增值税可能到60%,包括地价和各种税费在内的成本占到房价的70%左右。”以100万元购买了一套房子,里面约70万元属于上交国家的钱了。

到了现在,从行情变化来看,虽然局部地区房地产回暖,但从房地产市场供给、新开工指标、房地产商购置土地即待开发土地指标等方面看,房地产市场目前仍比较乏力。依然处于消化库存的阶段。

房价早已绑架了中国经济,如果房价下降,说明中国经济已经处于崩溃边缘,意味着与房地产相关的消费如建材、纺织、家电等都将大幅下降,贷款买房的百姓将守着一堆负资产,老百姓仍然是最大的受害者。

如果房价不下降,住房作为一项基本需求,将有更多的老百姓不吃不喝去供养它,难道房价不是最残忍的“剪羊毛”吗?

商业见地网此前报道,事实上,如果剔除通货膨胀的因素,十年后中国最便宜的东西有可能就是房子。

说十年后房子便宜,是相对人均收入而言的,比如现在人均月收入是3000元、房屋均价是每平方8500元,而十年后人均月收入是1万元时,房屋均价可能是每平方12000元,相对而言,房屋的价格当然比现在便宜多了,因此,现在高价买的房屋放到十年后非但不保值增值,还会严重贬值!

对比古今中外房价,中国现在的房价处在房价最高时期,以目前的房价,一个年收入8万元的家庭,全家不吃不喝整整15年才能买得起一套100平米的三居室普通商品房,这个代价是非常高的。

房价如果继续上涨,社会各方面都无法承受,既然无法承受,房价就失去了上涨的动力,也就是说现在的房价,相对老百姓的收入来说确实已经到顶了。

中国已经实施了十几年的“土地财政”政策,随着“地王”时代的结束,“卖地财政”越来越难以为继,政府部门开始转变思路,将逐渐从“土地财政”向“物业财政”模式转变,也就是向房屋持有人征收’物业税”的方式取得新的源源不断的财政收入,这无疑会增加房屋所有人的持有成本,降低房屋作为家庭财富的吸引力。

那些目前全国经济发达的地区,持续吸引外来人口流入,是促使房价不断走高的主要因素之一。

但是随着区域经济开发步伐的加大和产业资本向欠发达地区的转移,经济发达地区的总人口在十年内会出现此消彼涨的趋势。

2010年开始的“用工荒”已经是一个苗头,预计十年内经济发达地区的外来人口将会是负增长的趋势,人口的负增长当然会导致房屋需求减少,进而促使房价下降。

中国已经实行30余年的计划生育政策是终结房屋价格上涨的最强有力的杀手,支撑房价不断上涨的最根本的动力还是“钢需”,即“新人”的需要,可是由于国家的计划生育政策,使得“新人”的数量逐年减少。

事实上中国社会现在已经步入“老龄化”国家,再过十年,中国社会将会更加衰老,年轻人将成为“稀缺”一代,对房屋的需求将会大幅度降低。

目前的社会中坚是60后、70后的这批人,这些人的消费能力和购买力无疑是整个社会中最强的,市场上购买别墅和豪车的基本上都是这批人,这些人中的许多人现在拥有不止一套高档商品房。

而这批人的后代恰恰都是“独一代(独生子女一代)”,十年后“独一代们”也长大成人了,这些“独一代”从父母和祖父母那里继承的房屋将达到“人均三套房”的水平。

请问“独一代”如何消耗这些房屋呢?只能或租或卖吧?可是指望同为“独一代”的同龄人互相“接盘”无疑是天方夜谈!

十年后,中国的老龄人口比例将达到25%,可能会有大量老年人住进老人院(“独一代”以一对四,无力照顾这些老人),老人们住进老人院后会产生大量空置房屋,也许今天的许多老新村在十年后因人气太少将沦为“鬼村”。

鉴于以上所述的原因,房屋将不会成为财富保值增值的手段,那些做了几十年房奴的人等来的将是房屋的贬值,现在高价买房的人换来的很可能是无限的悔恨。

最后,公共产品的严重不足也是导致居民财富迅速流失的主要原因。住房、医疗、教育等公共产品的价格正在迅速提高,因为患病而致贫、为了孩子读书而导致家庭生活困难的现象时有发生。

尽管近些年来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以尽力使居民享受住房、医疗、教育等公共产品,但从目前的情况看,“按下葫芦起了瓢”,公共产品不足的现象非但没有解决,反而有迅速蔓延之势。

许多城市幼儿园入学价格一路猛升。由于教育主管部门合并中小学,致使私立学校收费水涨船高。所有这些都说明,在公共产品配置方面,仍然存在巨大缺口。

而公共产品配置方面的缺失,消耗了居民大量的财富,许多工薪阶层人士的生活品质因此正在恶化。

综上可见,中国人的财富已处于岌岌可危的地步。中国政府应当建立稳定的社会市场结构,让每个居民对自己财富的增长充满信心。

更多精彩内容,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地产金融网


    转载免责声明:凡本站注明 “来源:XXX(非地产金融网)”的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系本站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信息传递,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有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以及其它问题的,请联系本站新闻中心,电话:025-86893515,邮箱:2116005100@qq.com。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本站精彩推荐

首页 网站介绍 企业邮箱

地址:南京市汉中路89号金鹰国际商城35楼c4座 025-86893515 投稿QQ:2116005100

策划、设计、制作:北京中视紫金商务咨询有限公司南京分公司 邮箱:meigui916@163.com

地金网 版权所有 苏ICP备13054326号 苏公网安备 32010402000026号

服务时间:09:00-20:00

邮箱:dcjr1688@126.com

投诉电话:135840591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