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金融聚焦 » 正文

集体沦陷!银行理财收益率正大规模跌入3%!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5-10-16  浏览次数:2547
核心提示:时下夏秋交替,天气开始凉爽,而银行理财却已提早入冬。据融360监测数据显示,今年9月银行理财产品的平均预期年化收益率为4.49%,再创近两年新低。同时,来自银率网的数据显示,9月份有108款产品的预期收益率低于3%,有546款产品的预期收益率落在3%(含)到4%区间,较上月增加19.21%。
时下夏秋交替,天气开始凉爽,而银行理财却已提早入冬。据融360监测数据显示,今年9月银行理财产品的平均预期年化收益率为4.49%,再创近两年新低。同时,来自银率网的数据显示,9月份有108款产品的预期收益率低于3%,有546款产品的预期收益率落在3%(含)到4%区间,较上月增加19.21%。


先看发行量:

 

银率网数据库统计显示,9月份投资期限在1个月以内的理财产品发行45款,占总发行量的0.97%,环比减少22.41% 。

 

1个月至3个月的理财产品发行2435款,占总发行量的52.55%,环比减少0.81%。

 

3个月至6个月的理财产品发行1404款,占总发行量的30.3%,环比增加13.87%。

 

6个月至12个月的理财产品发行593款,占总发行量的12.8%,环比减少19.43%。

 

一年以上的理财产品发行157款,占总发行量的3.39%,环比减少41.44%。可见,银行的发行热情也在逐步减退。

 

1.webp (2)

各收益区间人民币非结构性理财产品月度发行数量走势


百款银行理财收益跌破3%


今年以来,银行理财的平均预期年化收益率是节节败退,入5%,入4%,现在已有大规模入3%的趋势。


 

据银率网数据库统计,9月份有108款产品的预期收益率低于3%,较上月减少7.69%。有546款产品的预期收益率落在3%(含)到4%区间,较上月增加19.21%。有2150款产品的预期收益率落在4%(含)到5%区间,较上月增加31.02%。

 

 

2.webp (2)

近年人民币非结构性理财产品预期收益率走势


业内人士普遍将“破5”原因归结于:一方面上半年的三次降准、三次降息所释放的流动性陆续传导至货币市场,且货币政策有持续宽松预期,推动理财产品收益率不断下降至“破5”;另一方面,经过6、7月份股市大调整及对银行理财资金入市的监管趋严,银行理财在改革转型中缺乏可投资的高收益资产。


宋国青:要尽快以平和的心态接受3-4%的投资报酬率


在过去三年半时间里,我们经济一个明显的表现就是工业企业的利润增长率明显下降,明显落后于总资产增长率。这三年半以来,工业企业的总资产增长率分别为13.7%,4.7%和8.8%,但利润增长率同期只有1.8%,1.5%和3.0%。2015年的前7个月数据更不好看。总资产增长率还有7.6%,利润增长率已经转为负数,负的1%。8月又转为正数,也很小。

 

 

 

这种状态的原因有前面几位教授讲的周期性和结构性因素,是什么因素造成的当然很重要,更重要的是这已经成为一个新的趋势,而且短期很难扭转。高投入低回报率的时代已经到来,企业和政府都应该为这个时代做好心态上的调整。因为如果是短期的、周期性的变化,还可以通过干预来调整,趋势性的就很难再改变。

中国经济遭遇空前的困难和挑战,在当前这个时点上,要不要再投资,两种意见都有。坚持投资的一方,比如林毅夫老师,认为投资才能真正拉动经济增长,而不是消费。经济增长对我们避免掉进中等收入陷阱很重要,这一点我认同。反对投资的一方认为,当前的杠杆率已经很高,金融风险已经预警,再大规模投资可能诱发系统性金融风险,也不是没有道理。

但是,我们最终要不要投资,不是看两方的观点谁占上风,要看投资报酬率。从投资回报率的趋势上分析,未来3-5年企业和全社会的投资回报率都很难再回到两位数。未来资本存量会按照每年10%的幅度增长,GDP增长7%,全社会的利润增长率也就只有5-6%,投资回报率比上一个阶段明显下降。

在2008年金融危机前,中国经济一直是两位数增长,最高达14%,投资的风险也就很低,不投资的风险反而很高。所以几乎是只要投资就赚钱。金融危机本来是最大的风险教材,但4万亿投资出来,又再度放松了投资的风险。但是今后再粗放地投资,再看着八九不离十就投资,可能就很危险。过去修一条路,修通就有人走,高速费就能收回来,今后就要反复调研才行,修通没有人走是很有可能的。不仅企业投资要开始精打细算,地方政府的融资平台也一样,必须进行投资决策的市场化改革,否则很容易造成该投资的地方没投,不该投资的地方重复投资,最终投资报酬率惨淡无比。

我还要再重申一下,并不是反对投资,经济增长还是要靠投资,但投资要更加科学一点,谨慎一点,同时对投资回报率的预期要调整到位。今后3-4%的投资回报率就已经不错,5%就是赢家。像过去一样拿块地捂着就有暴利,抢个矿就赚大钱,买套房也大赚一笔的时代很难再现。

7月中国股市的波动,8月外汇市场的波动,都跟投资回报率有关。资本从来不听你哪一派观点如何,资本只盯着投资回报率。国际资本流动背后就是投资回报率在起作用,其他的都是臆想而已。中国的投资报酬率下降,资本外流是可预期的结果,这不仅包括海外资金的回流,也包括中国资本出去寻找更高回报的投资目标。当然外汇储备变化还有统计口径的问题,美元与欧元的比价变化,还有商业银行的增持都是重要的影响因素。

今后一段时间,我们对经济发展仍然有信心,但更要有态度,就是认真的态度,就是精打细算的态度。今后不管政府投资,还是企业投资或个人投资,都要精打细算,过去不在乎的小钱小利,今后都得好好算计算计。过去8%的投资报酬率都看不上,今后市场上平均的理财产品利率再有5%,甚至4%以上都很难。如果谁还想再通过高杠杆盲目投资,那非常危险,劝大家尽快以平和的心态接受3-4%的投资报酬率。

 

 

 

 

姜超:零利率是长期趋势


美国:高收益一去不复返。货币利率已降至零,存款成本率约0.3%,债券收益率长期趋降,10年国债收益率降至2.1%,穆迪Aaa企业债收益率也降至4%。此外,美国近5年地产租售比也持续下降,租金回报也趋降。

 

欧洲:QE灌溉,负利率蔓延。欧洲隔夜至3个月同业拆借利率均为负利率。欧盟各国的债券收益率同样遭遇负利率,瑞士1至10年期国债收益率均为负利率,德、法、奥等国1-3年期国债收益率也为负值。

 

日本:和央行一起把收益率买下去。隔夜拆借利率为0.07%,存款利率低于0.5%。日央行QE和QQE大举购买债券股票,致使10年期国债收益率和AA级企业债收益率也下行到0.3%。

 

中国:当低利率来敲门。我国居民可选投资品种回报率全面下降,银行间货币利率降至2.5%,1年存款利率1.75%,债券收益率趋降,货币基金收益率低于3%,理财收益率下行开启,而房屋产租金回报率不到2%。

 

全球经济增速放慢的时代。1980年代初,英国和法国的GDP名义增速达到了12%以上,美国为8%,德国约6%,日本在5%-7%。2014年美国GDP名义增速已掉入3%-4%区间,英国和德国在3%游走,法国跌入1%区间,而日本转负。IMF 15年全球经济增长展望报告下调全球经济增速0.2个百分点,15年预计为3.12%,16年预计为3.56%,全球经济或已告别高增速。

 

经济下行+货币放水=利率低低低。这些年全球经济增速越来越低,各国央行竞相货币宽松乃至量化宽松,市场上充斥着大量无处可去的资本,实体经济低迷,融资需求疲软,最终资金扫荡高收益金融资产,资本回报率大幅下降。

 

为何全球经济增速在下滑?第一,全球性的人口红利消失是重要原因,长期导致劳动力资本流失,短期新房需求骤降、地产周期拐头直下。第二,私人部门高杠杆率制约投资和消费。第三,资本积累的边际效用下降。最后,技术创新提升生产率,但经济增速换档难免。

 

我国经济增速也面临下台阶。1)人口红利消失,地产时代过去,14年起虽然地产刺激新政不断,房屋销量回暖,但地产投资始终不见起色,15年8月增速更是降为负。2)我国非金融企业部门杠杆率连年上升,前期资本大量积累,导致制造业产能过剩严重,去杠杆还未见效,工业动力不足。3)改革创新见效仍需等待。四中全会提出的改革将从国企、生产要素、金融市场开放等多方面入手,激发经济活力。长期对改革充满希望,但短期看仍难阻挡经济下行。

 

利率与GDP增速匹配。参照美国经验,我国中高等级信用债收益率应与名义GDP增速相符合,中高等级信用债与利率债的信用利差均值约为100-150bp。

 

我国GDP名义增速或迎来5时代。我们估算,15年4季度我国GDP实际增速约6.6%,16年为6.5%,目前PPI接近-6%,CPI为2%左右,因此加权后的物价水平在-2%左右,考虑物价后的GDP名义增速应已降至4%-5%的区域,对应中高等级企业债的收益率应该在4%-5%。

 

利率新低翘首可盼,零利率是长期趋势!根据4%-5%的名义GDP增速,信用利差100-150bp,预计16年10年国开债中枢应该在3%以下,10年国债利率有希望降至2.5%。

 

2008年和2002年我国10年期国债利率最低到过2.7%和2.3%,但08年人口和地产周期尚未结束,02年中国新一轮城镇化启动。目前我国人口红利和地产周期都到了尾声阶段,城镇化最快的阶段也已过去,因此长期国债利率的最低点理应比前两轮更低。我们对长期利率创新低这个判断坚信不疑,坚定债牛,而高等级信用债利率也有望跟随利率债一起步入新低时代!

更多精彩内容,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地产金融网


    转载免责声明:凡本站注明 “来源:XXX(非地产金融网)”的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系本站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信息传递,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有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以及其它问题的,请联系本站新闻中心,电话:025-86893515,邮箱:2116005100@qq.com。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本站精彩推荐

首页 网站介绍 企业邮箱

地址:南京市汉中路89号金鹰国际商城35楼c4座 025-86893515 投稿QQ:2116005100

策划、设计、制作:北京中视紫金商务咨询有限公司南京分公司 邮箱:meigui916@163.com

地金网 版权所有 苏ICP备13054326号 苏公网安备 32010402000026号

服务时间:09:00-20:00

邮箱:dcjr1688@126.com

投诉电话:135840591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