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金融聚焦 » 正文

“双降”背后真正的大招——利率上限完全放开!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5-10-27  浏览次数:3996
核心提示:23日,中国人民银行宣布,自2015年10月24日起,下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同时下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但个人住房公积金贷款利率保持不变。同时,对商业银行和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等不再设置存款利率浮动上限!
 23日,中国人民银行宣布,自2015年10月24日起,下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同时下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但个人住房公积金贷款利率保持不变。同时,对商业银行和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等不再设置存款利率浮动上限!

 

注意!央妈看似不起眼的这句话意义深远!这次“双降”看点不在“双降”,而在利率彻底市场化。至此,中国利率市场化基本全部完成。这在中国金融史上都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

 

银行“躺着赚钱”的时代一去不复返

 

“利差保护时代”将成为历史。中小银行依靠传统存贷差作为高盈利的模式将难以为继,“躺着赚钱”的时代一去不复返。新一轮银行兼并重组序幕或将拉开。

 

【利率市场化如何影响普通人的生活】

 

11.webp

 

  • 存款会获得更高利息吗?

 

以前不论老百姓到哪家银行存钱,利率都是相同的。但利率市场化后,银行将差别化经营,不同银行同一种币种和档期将会执行不同的利率,同一银行相同的币种、相同的档期可因存款金额的大小有几种存款利率档次,普通人可以选择利息更高的银行。

 

恒丰银行研究院执行院长、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客座研究员董希淼认为,存款利率上限并不意味着存款利率会因此立即飙升。

 

首先,我国现在总体上流动性是宽裕的,利率不具备迅速走高的条件;其次,央行仍然会采取窗口指导、自律机制等方式,对存款利率进行合理引导。

 

不过,也有银行业人士认为,在存款作为重要考核指标这一基本激励机制未改变的情况下,价格同盟很有可能被打破。“银行的考核是从上到下的,指标一层层加码,完成不了考核,要么收入减少,要么换人;这几年经济下行,大家还是‘要面子’,为了要市场份额,很有可能做赔钱赚吆喝的事。”

 

  • 对老百姓来说利好与风险并存

 

银行业的改革与百姓息息相关。从表面上看,存款利率放开,对于手头有闲钱的老百姓来说,似乎多了一个理财的渠道。但存款利率放开后,虽然短期可以让储户享受存款利率上升的红利,但银行不倒的铁饭碗制度也将成为过去。

 

这就意味着储户选择银行存款在考虑利率高低的同时,同样需要考虑银行在付出高利率的同时是否存在经营上的风险,是否会因为以高利率吸储抬高成本后出现倒闭的可能。

 

世界银行统计数据显示,利率市场化改革初期,在名义利率比较齐全的20个国家中,15个国家名义利率上升,5个国家名义利率下降。长期看,银行利率水平会根据经济周期起伏,“市场化”不等同于持续上升

 

不过存款利率市场化,并非所有居民都会增加收入。中国银行国际金融研究所主管温彬认为,银行存款利率上升后,贷款利息也会上调,因此月供族、刷卡族需要支出的贷款利息即债务负担也增加了。所以,利率市场化对居民财富的影响,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不可一概而论。

 

此外,经济学家余丰慧认为,彻底取消存款利率浮动上限后,存贷款利率彻底市场化,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目前央行调整基准利率的作用效果就非常有限了。对股市、楼市只构成名义上的利好,投资者对利率下调不能抱过大希望。

 

  • 为什么此时放开存款利率上线?

 

央行表示,近年来科技进步、互联网发展及其与金融的不断融合,一些创新型的金融理财产品迅速发展,对存款的分流作用日益明显,存款利率管制的效果趋于弱化,对加快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提出了迫切要求。

 

央行还指出,国际国内实践都表明,存款利率市场化改革最好在物价下行、降息周期中进行,这样存贷款定价不易因放松管制而显著上升。当前,物价涨幅持续处于低位,市场利率呈下行趋势,也为放开存款利率上限提供了较好的外部环境和时间窗口。

 

但取消对利率浮动的行政限制后,并不意味着央行不再对利率进行管理,只是利率调控会更加倚重市场化的货币政策工具和传导机制。

 

一是在一段时期内央行将继续公布存贷款基准利率。

 

二是发挥好金融机构利率定价行业自律作用。对高息揽储、扰乱市场秩序的金融机构予以自律约束。

 

三是进一步完善宏观审慎管理。

 

四是继续督促引导银行业金融机构进一步练好“内功”,不断增强自主定价能力和风险管理水平,更好地适应利率市场化环境。




 

美中欧大国货币较量进入中盘!

因为当今世界的经济融合度已决定了国际国内是一盘棋,经济层面尤其如此。中国央行之所以能频频降息降准,根本原因还在于中国在货币政策上有足够的弹性以及中国宏观经济相对的健康性。否则,如果宏观经济是高通胀低增长,那货币政策等于是投鼠忌器,当然也就起不到调控的作用了。事实上,现阶段大国的货币政策(包括利率、存准、汇率等)虽然各国官方都不承认这是货币战,但妥妥的已是大国较量,这无论是在汇率层面还是在货币政策层面都可看出端倪。


如果大家注意观察,会发现中国央行在最近两次的降息降准前都有动作。


2015年8月25日降息前,中国扩大了人民币的波动幅度,人民币兑美元仅用两天就从6.2:1跌到了6.4:1。虽然之后中国央行花费了不少美元外汇稳住了人民币的下跌趋势,并表示这不是“故意”所为,但中国央行已经对外宣示了这样的信号:1、人民币不会再跟着美元升值,若美元继续升值,人民币将会贬值,这种预期导致人民币升值预期消失;2、中国有能力控制人民币汇率,就像美国一样;3、如果美国发动货币战,中国奉陪,放开汇率的动作就是一种态度宣示。


中国的这一系列信号意味着,美联储如果加息,中国就让人民币快速贬值,然后一步贬值到位。人民币的贬值必然会带动很多国家的货币快速兑美元贬值,这会导致美元快速升值。中国这种做法,其效果是快速透支掉美元升值的空间。

 

美元现已处较高价位,美股也处历史高位,美元若因人民币贬值带动更多货币贬值而快速升值,意味着美元试图通过制造加息预期而导流国际资本进入美国市场的计划就破产了。事实上,这不但会破坏美国原计划靠升值预期来吸引国际资本的目的,还会导致现在美国市场的资本外流。所以,人民币的贬值预期对美元加息预期是一个杀手锏。也正是人民币的那次贬值,导致美联储将所谓的年底加息预期淡化。

 

如今,美联储差不多已经宣示今年将无法加息。甚至明年,美国可能都难以加息成功。不但如此,迫于美股的压力,美联储再次搞一轮量化宽松都有可能。

 

国家与国家之间的这种货币较量虽很细微,却影响巨大。美联储加息预期淡化后,人民币降息、降准的空间会更大,效果会更好,负面作用也更小一些。

 

这次双降前,央行则扩大了商业银行信贷资产的央行再贷款,市场普遍将这一规则性调整解读为中国版量化宽松,实际上这是一次中国发行货币的革命,这是自1994年汇率并轨以来中国最重要的一次改革,其影响将大过2005年的汇率改革。

 

中国央行货币发行模式的改变,意味着中国的货币政策拥有了超过以往的自主性,将不再受制于美联储等西方央行的影响,中国可以根据自己经济的需要去调整中国的货币发行量和货币价格。有了这样的改变,中国就不用再担心美联储加息的负面影响了,因为有了充分的自主调整能力。这一改革的好处在手展开对中国的金融攻击时影响力更大,中国只要有实体经济支撑,就有足够的能力来抵御这种攻击。这一改革对中国来说,意味着中国不必再担心货币政策用光而无法再释放更多货币,也就是说之前担心的货币政策用尽后美元加息中国无法对冲的问题将不复存在。

 

有趣的是,就在中国央行双降的同一天,欧洲央行(ECB)表示,如果新兴市场经济增长放缓威胁到欧元区经济复苏,它将在12月扩大其1.1万亿欧元的量化宽松计划并下调存款利率。

222.webp

欧央行的话意味着什么呢?意味着欧盟也在试图用更大的力量对冲美联储加息预期,以降低给欧洲带来的负面影响。由此我们也可以看出,在货币政策上,先是欧央行与美联储分道扬镳,接着中国又和美联储分道扬镳。如今,是欧洲央行和中国央行在主导货币宽松,美联储则在主导货币收缩,这就是一种货币政策的对立,也是大国货币的较量。

 

占豪认为,大国的货币较量发展到当前这个阶段,已可以认为进入了中盘。现如今,无论是欧央行还是中国央行,都已铁了心为推动经济增长而扩大释放流动性。美国此时若加息,面临的情况可能是这样的:


国际市场特别是亚洲市场,在一些资本带着美元离场流入美国后,相关国家必然有经济增长压力和流动性压力,此时恰好可由中国央行释放的人民币流动性和欧洲央行释放的欧元流动性填补。中国主导的这种流动性输入不是简单的货币流动性输入,而是资本与工业投资的双输入(对中国来说则是资本、工业输出,消化过剩产能)。


更为有其的是,现在连平台已构建得差不多了。中国在“一带一路”战略指引下成立的由中国主导的亚投行,就可以扮演中国工业和资本双输出的平台,然后用这种资本和工业配套输出的模式带动人民币输出去占领美元离去留下的货币和投资空白。至于欧洲的主要国家,之所以如此积极地加入到亚投行,原因就在于他们一样可以借该平台,利用中国的基础设施建设能力来投资亚洲基础设施和因为基础设施投资而带来的其它机会。


更为重要的是,现在中国和欧洲已经建立了非常高的合作水平,中英刚刚也签署了面向全球的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中英不但呼吁中欧构建自贸区,还要开通伦敦到A股的沪伦通。这些资本通道一旦打开,美元再加息,中国就大规模释放流动性,欧央行也会大规模释放流动性,美元流走带来的流动性孔雀,会在中国“一带一路”的战略指引下,以亚投行为依托,以中国的基础工业能力为保障,对亚洲的国家进行大规模的基础设施投资。


想想看,到时候中欧合作搞活亚洲基础建设,亚洲经济一旦复苏,美元、美股全部处于高位的情况下,资本会不会逃离美国投入到更有发展潜力的新兴市场?这种预期给美国带来的压力和风险可想而知。在这种预期推演下,美联储加息的风险有多大恐怕美联储自己是非常清楚的。所以,占豪(微信号:zhanhao668)的看法是,美联储今年加息基本不可能,明年虽然还会玩加息预期,但保不准迫于美股下跌压力再来一轮量化宽松也是有可能的。


中国经济有压力,但看得到希望,看得到未来,中国的战略行得通,这正是包括亚洲、欧洲国家一边担心是不是会“国强必吧”,又不得不主动投怀送抱与中国合作的根本原因。与中国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美国经济看似开始复苏,但实际上却根本找不到新的经济增长点。没有新的经济增长点,在已经高度消费化、缺少基础建设投资空间的美国,其经济增长的持续性非常值得怀疑。


当然,如果美国在能被广泛使用、有巨大市场空间的高科技领域有了突破,即有了一个可以像当年美国互联网那样的新的增长点,美国就可能实现突破。但问题在于,无论是3D打印、工业4.0、新能源等等,其实都根本达不到当年互联网的影响力。


科技上如果没有大的、有足够影响力的突破,美国经济复苏的西洋镜总有一天会被拆穿。何时会被拆穿,关键在于美国还有多强的支撑力,大国博弈会出现什么新的大的变化。现如今,美国能不能赢得更多主动,恐怕在经济领域已经做不到了,只能在国际政治上寻求突破点。然而,就是在这种时候,普京在叙利亚又给了美国一刀,这个大麻烦又成了美国的新困扰······


现在,中国、欧盟、俄罗斯以及欧亚大陆上的其它国家,在经济上因中国“一带一路”战略融合在一起的可能性越来越高,美国现在是有些干着急却既拿不出高大上的科技突破,也拿不出能与中国“一带一路”匹配对冲的战略,苦恼着却没办法,就只能陪中国玩“新型大国关系”斗而不破。美国玩的所谓的TPP虽然刚刚达成协议,但看看其中条款以及未来发展方向,到底能起到多大作用还是未知数。

333.webp

中英关系的突破,会进一步推动中国“一带一路”战略的落实,而每一步落实对美国来说都是难受。未来两三年,请大家注意两件事:一件是中欧自贸区的谈判进程,另一件是欧洲国家解除对华武器禁售。如果这两件事做成了,这意味着中欧开始了完整的对接。一旦如此,可真够美国喝一壶的。


当然,美国也在布局,譬如针对亚太的TPP之后还有针对欧洲的TTIP,但到底谁能搞得过谁,这还真有的一看。因为,对中国来说,TPP现在影响不是很大,因为中国与东盟已经有了自贸区,且正在升级成中国东盟自贸区2.0。而且,为了对冲TPP的负面影响,东盟首先就提出了RCEP(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在TPP签订协议后,RCEP谈判进程必然加快,一旦谈成TPP将基本没啥用处了。而为了孤立中国的TTIP,一旦中欧自贸协定也开始谈判并推进签署,那么美国试图通过TTIP在经济上控制东盟也将不太可能。现在的格局是,美国战略上有些被动。


当前,大国货币政策和国际局势,虽然不在一个层面,但都是大国博弈。大国较量、经济发展现实以及人类未来发展方向的融合交织,给我们呈现出了当前的国际局势和经济现实,我们从不同的视角去观察、分析,然后再将这些不同层面给整合起来观察,会得到更加客观准确的思路和推论。

更多精彩内容,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地产金融网


    转载免责声明:凡本站注明 “来源:XXX(非地产金融网)”的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系本站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信息传递,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有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以及其它问题的,请联系本站新闻中心,电话:025-86893515,邮箱:2116005100@qq.com。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本站精彩推荐

首页 网站介绍 企业邮箱

地址:南京市汉中路89号金鹰国际商城35楼c4座 025-86893515 投稿QQ:2116005100

策划、设计、制作:北京中视紫金商务咨询有限公司南京分公司 邮箱:meigui916@163.com

地金网 版权所有 苏ICP备13054326号 苏公网安备 32010402000026号

服务时间:09:00-20:00

邮箱:dcjr1688@126.com

投诉电话:135840591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