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金融聚焦 » 正文

一季度经济增长6.7% 经济短周期出现复苏回暖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6-04-18  浏览次数:3094
核心提示:4月15日上午,国家统计局发布了2016年一季度各项经济运行数据,其中一季度GDP增长6.7%,与此前人们的预期大致相符。
4月15日上午,国家统计局发布了2016年一季度各项经济运行数据,其中一季度GDP增长6.7%,与此前人们的预期大致相符。一些积极的因素则显示,中国经济一季度开局良好。一季度全国全社会用电量同比增长3.2%,增速同比回升2.4个百分点;3月份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50.2%,比上月回升1.2个百分点,自去年8月以来首次回到荣枯线以上;一季度出口同比逐月回稳,分别为下降4.2%、下降0.8%和增长0.9%。

各项指标所显示出来的生产、需求、消费结构的变化和人们对于经济增长的心理预期变化,则成为观察今年中国经济是否已经筑底并走向长期L型增长的更关键因素。

经济的短期回暖,首先与积极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驱动有关,这表现在固定资产投资明显。一季度,固定资产投资85843亿元,同比名义增长10.7%(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3.8%)。虽然一季度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名义增长只有6.2%(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9.1%),但房屋新开工面积同比增长19.2%,其中住宅新开工面积增长14.8%;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同比增长33.1%,其中住宅销售面积增长35.6%,这不能不对房地产领域的投资形成影响并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固定生产投资的短期驱动因素是明显的。

从生产恢复的角度来看,企业利润有所回升。一季度,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5.8%,增速虽然比上年全年回落0.3个百分点;但是,虽然一季度整体的企业利润数据还未出来,与去年企业利润为负的整体情况相比,1-2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7807亿元,同比增长4.8%。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每百元主营业务收入中的成本为85.26元,主营业务收入利润率为5.12%。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好的现象。这同时也应该视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尤其是中央“三去一降一补”带来的结构调整和为企业减负带来的间接结果。

从出口的趋势变化来看,一季度进出口总额52144亿元,同比下降5.9%;但3月份进出口总额19056亿元,同比增长8.6%。其中,出口10501亿元,增长18.7%;进口8555亿元,下降1.7%。一季度出现了贸易顺差,并且在最后一个月实现了出口的积极反弹。

最后,从结构调整和消费带动上来看,有积极的向好因素。一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8024亿元,同比名义增长10.3%(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9.7%);全国网上零售额10251亿元,同比增长27.8%。其中,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8241亿元,增长25.9%,显示出网络经济的强劲实力;而服务业继续领先一二产业保持较快增长,3月份服务业指数比1—2月份提升了0.2个百分点,达到8.3。

一季度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长7.6%,第三产业占GDP比重是56.9%,比去年同期提升2个百分点。需求结构继续优化,高技术产业投资和服务业投资增长速度都保持比全部投资增速高3个百分点左右,高耗能投资占比继续下降。在中国经济增速换挡的时期,消费的提升和拉动作用进一步加强;服务业占经济的比重进一步上升,都不能不说是向好的迹象。

但是,中国经济面临的去产能、去杠杆、去库存的压力犹在。虽然有积极的货币和财政政策以及投资增长的拉动作用,但是,在世界经济整体疲软的状态下,这一短周期筑底能否形成并驱动经济走出长期的L型增长,却无疑影响人们对未来经济的预期和信心。今天A股表现平平,不能不说与此有关。

如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国民经济综合统计司司长盛来运说,“如果从中长期来看,中国经济的走势处在增速换挡的阶段,换挡成功以后,未来的经济增长很有可能在现阶段的潜在增长率附近波动,可以看到中国经济很有可能就是一个L型。但是从短期观察,因为经济波动受外界因素干扰很多,有可能是阶段性的U型或者是W型。大的L型底是U型或者是W型短期构成的。”

4月11日召开的部分省(市)政府主要负责人经济形势座谈会提出,要扩大积极因素,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必须持续推进结构性改革尤其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会议要求,中央预算内投资上半年要全部下拨,用好专项建设基金,扩大地方政府性债务置换规模,带动更多社会资金投入,推动新开工项目尽快落地,保持有效投资强度。不能不说,对于财政政策带动所形成的投资拉动,在去产能去杠杆去库存的背景下,仍然是当前乃至今后一段时期的强推进因素。

中国社科院财经院3月28日发布最新分析报告认为,一季度经济增速为6.7%左右。受财政和货币政策发力的因素影响,经济增长平稳运行的可能性较大,预计二季度GDP增速保持在6.8%左右。长期来看,中国经济回暖是否可持续,仍需要继续观察。

更多精彩内容,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地产金融网


    转载免责声明:凡本站注明 “来源:XXX(非地产金融网)”的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系本站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信息传递,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有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以及其它问题的,请联系本站新闻中心,电话:025-86893515,邮箱:2116005100@qq.com。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本站精彩推荐

首页 网站介绍 企业邮箱

地址:南京市汉中路89号金鹰国际商城35楼c4座 025-86893515 投稿QQ:2116005100

策划、设计、制作:北京中视紫金商务咨询有限公司南京分公司 邮箱:meigui916@163.com

地金网 版权所有 苏ICP备13054326号 苏公网安备 32010402000026号

服务时间:09:00-20:00

邮箱:dcjr1688@126.com

投诉电话:13584059188